第(3/3)页 赵二忽然低声道: “你说,那野史会不会写陈桥兵变,说我兄弟早有默契,一场黄袍加身是早编好的戏?” 赵大放下茶盏,声如石沉:“即便如此又何妨?” “若无兵变,柴氏岂挡北汉契丹?” “百姓又要受几多战火?” 他凝望窗外寒梅,语调平静如水。 “皇兄所言极是,只是弟忧,若提烛影斧声……” 赵二停了话,望见兄长鬓间白丝,不由默然。 赵大笑拿起武经总要:“史为后人所书,也为世人所鉴。” “只要大宋太平、黎民富足,流言风语,皆随风散。” …… 明成祖时期! 奉天殿中,朱棣凝神端详郑和自西洋归的海图,指尖点着“忽鲁谟斯”,墨迹未干仍带海腥。 朱高炽捧着参汤而来,放在案边,轻声道: “父皇,天凉了,喝些温补身子。” 朱棣“嗯”了一声,仍盯着天幕,冷冷开口: “你说,那野史可会把靖难之役写成我夺位篡国?” 朱高炽拈起海图一角,低声回道: “建文削藩太急,天下怨声载道。父皇起兵,实属权宜。” 朱棣冷笑,指尖戳向地图上的应天府: “权宜?后世文人只认‘正统’,定要骂我夺位、诛方孝孺、迁都避旧臣。” 他忽然拂袖一抖海图,羊皮震响如雷: “他们倒忘了,是谁遣郑和远航,令大明威震四海?是谁修永乐大典,承古今文献!” 纸声簌簌,仿佛回荡在白沟河上铁骑嘶鸣。 …… 康熙时期! 南书房里炉火微温,康熙以西洋望远镜观雪,镜中西山松柏浓墨如画。 胤礽捧着抄完的金刚经进门,轻声问: “皇阿玛在看什么?” 康熙放下镜,霜气凝成水珠。 “看雪。” “你说,那野史可会写朕当年擒鳌拜,说朕少年心狠、手段过绝?” 胤礽沉吟: “史册记皇阿玛智擒权臣,亲掌朝纲,纵野史有议,也掩不住皇阿玛平三藩之功。” 康熙微笑,指着案上尼布楚条约: “彼时签此约,多少人骂朕割地。可他们不懂,忍一时乃安百年。” 他抬头望向天幕,眼中光芒炯炯: “朕要看看,这些后世笔者,能否写出朕此生真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