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防患于未然,古训不欺!其亡,不在命,而在疏——!!-《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第(2/3)页

    “自问谨慎一生,却见此记,仍心惊。”

    “一个‘涨’,仅是腹痛。”

    “一个‘陷’,只是木松。”

    “若此可断生死,可笑至极。”

    张廷玉忆起南巡时陛下立于龙舟船头察水势,风急浪高,仍不假他人搀扶。

    那时只觉帝王英武,如今方悟,那份镇定背后,是对“意外”二字的极致警惕。

    康熙缓步至窗前,目光越过庭外白雪皑皑的西山。

    “传旨内务府。”

    “奴才听旨。”太监叩首。

    “宫中诸处,自丹陛至御花园,每日三次巡查,尤以盥洗之所为要。”

    “凡踏板、扶手、木架,若有一丝松动,立刻修缮。”

    声音透窗而出,惊起枝头麻雀。

    “朕不要留下笑柄。”

    “朕要让后世帝王皆得安然谢世,史书上写下‘寿终正寝’四字。”

    “奴才遵旨!”

    铜漏滴答,水声如数命运。

    康熙重启资治通鉴,在“陷而卒”三字旁批下朱笔:

    “细节见真章,帝王无小事。”

    他忽然抬头问:“若晋景公知此结局,修厕时可会多派匠人?”

    张廷玉拱手:“防患于未然,古训不欺。其亡,不在命,而在疏。”

    康熙点首,将笔搁于笔山。

    笔墨滴入笔洗,荡开涟漪,宛若历史回响。

    “命工部修宫室考工记。”

    语气中带着决断的坚定:

    “自梁柱至厕板,皆详其材质、尺寸、承重。”

    “让子孙知,一砖一木皆系帝王体面,关乎国运。”

    张廷玉俯身领旨,抬头望向陛下。

    只见康熙拂去明史上的墨迹,神色沉定。

    阳光映在他鬓发上,如镀金辉。

    张廷玉心生感慨——

    真正的帝王之道,从不在权谋,而在敬微之心。

    康熙提笔,于“朱元璋”名旁补批:

    “帝王之难,不在强敌,而在轻忽。”

    窗外腊梅摇曳,似在默默点首。

    ……

    乾隆时期!

    圆明园西洋楼中。

    鎏金廊柱映着夕光。

    水晶灯折射出七彩光晕,洒在刚题完的御笔南巡图上。

    “康乾盛世”四字笔力遒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