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传朕旨,调内库粮十万石,火速赈灾区。” 赵匡胤重重拍下奏折,声音透着不容置疑: “命转运使亲自押粮,若敢中饱私囊,依军法问斩!” 赵普正要领旨,却被天幕上一幕画面吸引—— 明世宗迁往西苑的影像悬浮在空中,他忍不住出声: “陛下,那位明君二十余年不临朝,实在荒唐得骇人听闻。” “活该!” 赵匡胤冷哼一声,语气中透着不屑,“咱大宋绝不可步他后尘!” “明日早朝,朕要亲自过问赈务,还有江南茶课,也得拟定新章程。” 他翻开案头账册,停在江南那页,笔迹涂改明显。 赵光义上前补充道: “兄长,臣以为还须约束宦官,防其干政。你看明朝那些阉党,弄权误国,害人不浅。” 他想到晚唐之乱,仍心有余悸。 “说得对。” 赵匡胤点头道,“传令内侍省,立新制:宦官不得干预政务,不得与外臣暗通书信,违令者,斩!” 语气虽平静,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压,压得殿中空气沉如铁。 夜色渐深,宫女依次点亮宫灯,昏黄的光线将三人的影子拉得修长。 赵匡胤重新坐下批阅折子,赵光义理账,赵普草拟诏令,殿内只余笔墨翻页之声。 “你瞧。” 赵匡胤忽指着堆满奏折的御案,语气淡然,“做皇帝,便是要实干。炼丹求仙?不过自欺。” 他忆起年少嗜酒,如今滴酒不沾,只因深知肩上担子沉重。 赵光义将铜钱收进锦盒,抬头笑道:“兄长所言极是。百姓安,社稷稳。虚妄之事,岂能长久?” 深夜,紫宸殿灯火仍亮。 赵匡胤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 案上奏章已阅过大半,旁边一碗小米粥尚温,那是皇后亲手送来的。 他端起粥碗,慢慢饮下,眼神再度望向天幕。 那里,朱厚熜仍在西苑丹炉前忙碌,神情痴狂。 赵匡胤轻叹,将碗放下。 “真正的长生,不在丹药,而在国祚绵延。” 他心里默念:唯有励精图治,让百姓安居,江山方能永固。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声,三响过后,汴梁沉入夜色。 赵匡胤推窗,让凉风卷入,驱散殿中的檀香。 他看着皇城灯火,暗自道: “我大宋的基业,绝不能毁在邪妄之术上。只要君臣同心,脚踏实地,这片天,永不会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