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篇课文我小时候也读过,当初读的时候还觉得这篇课文里都说到了法语是最美的语言,说到了法兰西万岁,居然还会放进我们的教材里?简直匪夷所思。 但当我长大了,发现全世界都在学习英语时,再回头来看这篇课文,我才明白他的深刻意义。 那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啊。」 「中国的文字真的是越品越有美感,特别是文言文刚开始读的时候艰涩难懂,越读越苦尽甘来,越嚼越他妈有味,后劲真tm大。」 「而且越是精短,就越是重大。比如:黄帝崩,葬桥山。 史书仅仅用了6个字记录黄帝的离场,何等的宏伟壮大,令人浮想联翩。」 …… 望着天幕上,后人对于汉字文辞华美,精简方便的夸赞以及外国人的认同,老祖宗们都欣慰的笑了。 其实所谓的成语,说白了就历史罢了。 华夏古代,自三皇五帝以来就有记史的习惯,一开始,大家对于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可后来发现这样子记载的历史很容易出现以讹传讹,一傅众咻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史信息被一再传错。 仓颉就发明了文字,将它刻印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用于代代相传。 由于兽骨、龟甲不易获得,极其昂贵,所以古人只能将文字尽可能的精简字数,让一块龟甲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 到了后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他们已经没有了这个限制,但语言早已成形,这是他们的文化,更是他们的历史。 能被传承,祖宗们都很欣慰。 …… 民国。 几名宣扬新文化运动的学生们围聚在一起。 场面有些尴尬。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他们接受着旧封建社会截然不同的教育,都曾觉得汉字繁琐,阻碍教育普及导致了华夏落后,因此曾不止一次宣扬过废除汉字,改用他国语言。 然而百年之后的后人,却在用事实告诉了他们,他们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一名学生开口:“我们的路……是不是走错了?” “……不完全错。” 另一名学生抬手,指着天幕上的那一条条评论。 “汉字繁琐,难以书写普及是不争的事实,你们看上面后人所使用的文字,每一个都笔法简单,精简干练,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字大有不同。” “我想后人也应该是清楚繁体字的书写难度是有多么的困难,所以才选择了将汉字精简化来普及教育!” “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再是废除汉字,而是将它精简化继续保留他原本的深度,方便普及教育。” 周围的学生们听了后顿时茅塞顿开,将原本宣扬的废除汉字口号换成了简化汉字。 …… “春江花月夜……” 李白轻念着春江花月夜的诗句。 声音中带着些许的微颤。 他上一次被一首诗词震撼是在什么时候了? 啊,想起来了,是初上黄鹤楼时,读到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想我李白,一生狂妄洒脱,所作诗词歌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每一首都是经典佳作。 被人冠以诗仙之名。 然而,今日得见这首《春江花月夜》却被压得自惭形秽。 难怪能够拥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就是不知道这个名为张若虚的人究竟是生于唐朝的哪个时空? 倘若能是和自己生在同一个时代就好了,真想见见他,与他把酒言欢一番,畅谈人间理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