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程大勇把“巧工匠”装修劳务服务社的招牌挂在墙上。 姜晚舟用红漆在房门上龙飞凤舞地写下“装修工人登记处”,底下用更醒目的红色标注: “工人交10元登记费,保三个月有活。” “赵老板,借个凳子用用。”她朝隔壁建材店的老板赵卫东招呼道。 赵卫东好奇地打量着她:“小姑娘,你这是要干什么营生?” 姜晚舟一边摆好凳子一边回答:“给装修工人和业主牵线搭桥。你店里每天那么多来买材料的,肯定有人需要工人,到时候麻烦你给引荐引荐。” 赵卫东嗯了一声,转身回了店里。 姜晚舟的铁皮房前陆续来了几个工人。 第一个是刷墙的老王,五十多岁,背有点驼,但手上的老茧看得出二十多年的手艺。 “姑娘,你这真能有活?”老王怀疑地递上十元钱。“上周在丽景苑干完活,包工头卷了俺们工钱跑了。” 姜晚舟接过他的钱和身份证,说道:“王师傅,三天内没活,我退你钱。” 她麻利地登记他的身份证,在工人登记卡上写:“王德贵,油漆工,工龄22年,刷墙每平米8元。” 水电工小张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刚从农村来城里闯荡。他登记时坚持要姜晚舟在卡片上注明日结,哪怕工钱少两成也行。 姜晚舟在卡片上写:“张红兵,水电工,工龄3年,持电工证,工钱日结。” 会打家具的刘师傅则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有多年的木工生涯。 姜晚舟在卡片上写:“刘铁柱,木工,工龄15年,按件计费。” 她给每个人都做了同样的卡片,并嘱咐道:“业主来挑人,我叫你,来了就有活。” 晚上姜晚舟整理登记本,程大勇递过一杯茶:“今天收了八个新人。” 次日清晨,姜晚舟早早来到铁皮房,发现赵卫东已经在建材店门口张望。 见她来了,赵卫东快步走过来:“小姜,昨天有对夫妇来买瓷砖,说想找刷墙的,我按你说的,让他们今天来找你。” 姜晚舟眼睛一亮:“谢谢赵老板!” 她迅速从柜子里取出工人的卡片,整齐地用夹子挂在墙上展示。 不到九点,一对年轻夫妇果然走了过来。 妻子指着铁皮房:“老公,就是这儿,赵老板说这里能找到靠谱工人。” 姜晚舟立刻站起身,笑容可掬:“你好,需要什么工种的工人?我这里有刷墙、水电、木工,都是手艺好的老师傅。” 丈夫拿起老王的卡片:“刷墙每平米8元?装修公司报价可是16元!” “王师傅干了二十多年,活好价格实在。”姜晚舟热情介绍,“装修公司抽成多,我这就收个介绍费,所以便宜。” 夫妇俩对视一眼,妻子点点头。丈夫掏出100元:“这是定金,活干好了再付剩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