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回到办公室,杜堂就把各村资料送到了南笙手上,镇长要他以南笙的意见为主从旁协助。 这些资料上面记载的是村部成员,以及人口数目,更详细的资料要靠脑子获取。 南笙率先释放善意,“杜堂同志,我刚到镇政府工作,对各村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如由你主导我来协助你工作,你觉得可以吗?” 杜堂似乎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反应过来,“都是同事互相商量着来就行,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制冰厂房记录下产量。” “好!” 两人都有自行车,去制冰厂只用了不到十分钟,这里是冰棍厂的废弃厂房,镇长找人重新收拾一遍,作为制冰厂房使用。 制冰厂很忙碌,两人等了半个小时才与负责人见上面,他是退伍军人,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回答问题。 “抱歉,里面人手不足我也需要参与工作,现在冰场每天制冰量在一吨左右,存量接近四吨冰,可以随时向外供应。” 负责人介绍说这处厂房密封程度不够,产冰后会有损耗,而且为了减少硝石用量,他们也会重复使用,又增大了工作量。 南笙与杜堂对视一眼,对目前的产量很满意,已经足够村民使用了,回去后两人只要计算出每个村具体发放多少数量就可以。 但南笙之前提出的制冰存水想法,胎死腹中。 两人杜堂这人确实有本事,他对各个村情况都很了解,在分配冰块数量时,两人侧重老弱妇孺多的村子。 南笙:“如果一开始就按照足量供应,后续有村子要求增加量,政府这边会很被动。” 杜堂同意她的观点,“那前期我们先酌情删减少一部分,根据各村反馈逐步加大供应量。” 两人共事后对彼此的印象都挺不错,认真,细致,思维清晰,做事也不拖沓。 是个好的工作搭子! 赶着午休前,两人将计划书交到了镇长手上,于峰提出如何运送,也被南笙解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