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马书记说了分配方案后,村长们不吵了,本来多要点化肥就是想多收粮食,公粮的份额提高,还有什么可争的? “我知道各村都很困难,你们把村里的困难户统计出来,我试着往上报,看能不能发些救济粮。 要是申请不下来,各村就展开自救,不能眼睁睁看着村民被饿死,否则你们这些村长也别干了!” 开完会后,政府就开始给各村分种子和化肥,二十多个村至少要两天才能分完,南笙和彭科员负责这个活。 书记话语里的威胁各村村长都能听懂,不管他们是否出自真心,都得想办法帮贫困户活下来。 快到下班的时间,胡主任手下的办事员朱义和王显凑到南笙这边的办公桌。 “南笙同志,这次上面分配了三十多个知青,下放人员也有十多个,我们尽量给向阳村少分点人。” 知青们干活没力气,还要占工分分粮食,各村都不爱要。 南笙不想让那位大佬分到望山村,就拿起名单看了一下。 “呦,是从京市那边下放过来的,说来也是巧,我娘家村里面有好几个知青是京市的。” 南笙又转移了话题,“要是必须分的话还不如分两个下放人员,脏活累活都能干,还不用给太多粮食。” 南笙没有指定人选,朱义和王显自然不会多想。 不过朱义多了个心眼,在听到南笙提起望山村那边有京市的知青,就把原本要分过去的下放人员划掉了,重新安排到其他村子。 谁知道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既然下乡改造,断然没有让他们过好的道理。 知青和下放人员是在春耕前到的,向阳村只分到了一对夫妻,大概四十多岁,据说下放之前是在京市当大官的。 还有的村民特意去看,结果发现也就两只眼睛一张嘴,没啥稀奇。 南笙听村民提起后就有预感,一问村长,名字果然对上了,颜绍书,听起来就不简单。 她提醒了一句,“我听说有些被下放的人是冤枉的,之后还能平反,冯叔,咱们村可别真不把人家当人看。” 冯五权深以为然,“叔知道,他们干多少活,我就给多少粮食,能过成什么样,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其他村都让下放人员住牛棚,向阳村有空房子,就让他们自己收拾好住进去,遮风挡雨肯定没问题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