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后山的山洞,被夜色笼罩,显得格外的幽深和静谧。 洞外,是呼啸的北风,和李云龙亲自布置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严密防线。 洞内,一盏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将三个人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石壁上,扭曲变形,像远古的图腾。 气氛,凝重而又充满了某种,即将见证奇迹的仪式感。 “你们两个,站到洞口那边去,用湿布把口鼻捂好了。” 耿忠的声音,在这安静的山洞里,显得异常清晰。 他已经脱掉了外衣,只穿着一件单褂,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是,耿先生!” 那两个被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勤务兵,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听话地,用浸湿的布巾,严严实实地蒙住了口鼻,退到了山洞最通风的洞口位置。 他们看着耿忠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好奇,和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 他们不知道耿先生要做什么。 但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参与一件,足以改变独立团,甚至改变整个战局的,天大的事情! 耿忠,没有理会他们。 他的整个心神,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脑海中那张精密的,散发着科技光芒的图纸上。 【第一步:搭建简易反应与蒸馏装置。】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动手。 他先是,用一些从河边挖来的,粘性极强的黏土,混合着稻草,将一口肚子最大的陶罐,牢牢地,固定在山洞中央的一块平地上。 陶罐的下面,他又用大小不一的石头,垒起了一个简易的,留有通风口和添柴口的加热灶台。 一个最原始,也最简陋的“反应釜”,就这么完成了。 接着,是更精细的活。 他拿起那根,早已准备好的,中空的,手臂粗细的竹子。 用刺刀,小心翼翼地,将它的一端,削得又尖又细。 然后,精准地,插入到另一口陶罐的盖子上,一个预先留好的小孔里。 他用湿泥巴,将接口处,封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然后,他将这根竹管的另一端,斜斜地,插入到第三个,也是最小的一个陶罐的罐口里。 而这个小陶罐,则被他,稳稳地,安放在一个装满了从山涧里取来的,冰冷刺骨的泉水的大木盆里。 一个极其丑陋,充满了土法智慧,但在化学家眼中,却又无比精巧的“土法蒸馏冷凝装置”,奇迹般地,在这座1941年的山洞里,诞生了。 那两个勤务兵,在洞口,看得是目瞪口呆。 他们完全看不懂。 这又是陶罐又是竹子的,东拼西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这比村里跳大神的法师,搞得还玄乎。 【第二步:投料与反应控制。】 装置搭建完毕。 耿忠的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知道,真正危险的时刻,要来了。 他再次,用一块厚厚的湿布,蒙住了自己的口鼻,只露出一双,亮得吓人的眼睛。 他走到那坛子“洋灰水”和那袋“硝石”前。 小心翼翼地,揭开封口的蜡。 一股极其刺鼻的,酸腐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呛得洞口的两个勤务兵,都忍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 耿忠屏住呼吸。 他按照脑海中图纸上,那个精确到了“克”的比例。 先将硝石,也就是硝酸钾,倒入“反应釜”中。 然后,用一个木勺,一勺一勺地,极其缓慢地,将那坛子珍贵的“洋灰水”,也就是工业盐酸,倒了进去。 当两种物质混合的瞬间。 “滋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