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陡然知道这个消息,易中海十分的错愕,脸色很快就难看了起来。 “怎么,你不欢迎?” 看着易中海不敢置信的样子,何大清故作郁闷的叹了口气,当面“诉苦”道:“没办法啊,也不知道怎么的,我以前给傻柱和雨水寄生活费的事情,竟然被那婆娘给发现了,她非要跟我闹,一天安生日子都不给我。 日子过不下去,我就只能离了,回来投奔我的亲儿子傻柱来了,也幸好我还有个亲儿子,不然就无依无靠,以后老了都不知道怎么办。 那两个小狼崽,都是白眼狼,也幸好这次的事情,让我看透了他们,不然白白给人养了那么多年,以后连口饭都没得吃,说不定老了没用了,还得被扫地出门,流落到大街上要饭,哪天冻死在桥洞都不知道。 趁着现在还没陷得太深,赶紧跑路的话,还能挽回一些损失。 这终归啊,还得是有自己的亲儿子靠谱! 傻柱一听说我不打算走了,就高兴的不得了,为了让我有个住的地方,非要让我把他那间大正房给改成三间房,专门给我一间,真是个孝顺的儿子。 不是自己生的,就是养得再久,最后也靠不住,还好……” “够了!何大清,不要在我面前说这些!” 易中海直接气炸了。 要真以为何大清是来示好跟和解的,那就大错特错。 刚才何大清的那些话,明摆着就是别有用心。 简直就是一个个带着倒钩的刺,直接刺进了他的心窝,差点让易中海道心破碎了。 用心险恶! “哎呀,易中海,你怎么还急眼了呢?” 见易中海气急败坏了,何大清就感觉像是三伏天喝了口冷水一样舒坦,得意极了。 一旁的贾东旭见状,连忙说道:“师父,别理他,咱们回去!” 刚才何大清的那些话,可不单单是针对易中海一个人,要是易中海真听进去了,到时候他这个准备给易中海养老的徒弟,可就计划泡汤了。 看着各有算计的这对师徒俩离开,何大清并没有再出言相激,也没有阻拦。 自己现在既然回来了,往后的日子长得很,有的是时间陪易中海玩。 “师父,刚才何大清那家伙说的话,您不要放在心上,他就是没安好心,故意要激怒您的,您可千万不要上当。” 扶着易中海回屋的贾东旭,怕易中海多想,被何大清刚才那些话影响,连忙开口道。 “东旭,你放心,这个我知道!” 视线落在贾东旭的身上,易中海的目光复杂,却是用着笃定的语气说道:“我活了那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好话,什么是坏话吗?而且何大清什么人,我比你更了解,他说的那些,我根本就不在意。 只是这何大清现在回来了,对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以后你们可要小心点,千万别着了何大清的套……” 提醒贾东旭的时候,易中海的心里后悔死了。 要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让何大清继续在保城好好过日子多好,起码眼不见心不烦,现在把他给折腾回来了,以后指不定搞出什么事情。 关键刚才何大清那些话里,虽然并没有明说,但易中海明显能察觉出,自己暗中搞小动作,跟白寡妇告密的事情,多半已经被何大清给发现了。 之所以没动作,未必是何大清不敢,说不定在憋着什么坏招,这让易中海的心里面,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易中海心中警觉。 结果一连几天的时间,何大清都没搞什么事情针对他,反倒听说他进了峨嵋酒家,成了里面的大师傅。 以何大清的手艺,想要找个好的工作并不难。 而他虽然一开始是学谭家菜出身,但未必就不会别的。 俗话说,一法通则万法通。 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厨艺各方面功底,早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有董从友这个川菜大师的至交好友,何大清再精一门川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何大清之所以进峨嵋酒家,多半是董从友这个好朋友,从中牵线搭桥。 ……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月底。 距离自己和陈雪茹元旦结婚摆酒的日子,只剩下两天的时候,李红兵直接找上了阎埠贵、杜建国和刘海中三个管院大爷。 目的很简单,就是请他们出面,帮忙统筹摆席当天的各种杂事,比如负责借桌椅碗筷,安排人帮忙干活,还有记账这些事情。 作为管院大爷,他们三个做这些事情,自然是得心应手。 阎埠贵和杜建国没什么问题,刘海中之前和李红兵虽然有过不愉快,但也过去了。 而且刘海中这人欺软怕硬,李红兵现在发展好,在院里院外都势头大,不敢轻易找他的麻烦。 只要刘海中识趣,李红兵懒得跟他计较和搞针对。 元旦这天。 李红兵这三间屋子,已经贴着各种红色窗花和喜字,之前过年的春联,也特地换上了结婚专用的喜联,显得十分喜庆。 这些窗花和喜字,还有其他的各种布置,大多是李红梅专门过来布置的,而那副喜联,自然是李红兵亲笔写的,一切只为了今天的到来。 早晨。 院里众人还没吃完饭,梁大民这些师哥们,就带着采买好的各种食材过来了。 本来按照李红兵的想法,这些事情是打算让院里的年轻人去做的,而掌勺的大厨,随便找位有时间的老师傅过来。 结果梁大民这些师哥们一听,直接就给否了,并且纷纷自告奋勇,承接下了这些差事,连师父郭友忠都支持他们这样做,李红兵也没什么办法。 否则的话,他们今天都是席面上的客人,李红兵可没打算让他们干活。 不多时。 李红梅和赵卫国两口子,便带着三岁的小外甥赵建军,一家三口早早的过来。 “舅舅!” 一进前院,小外甥赵建军就挣脱了李红梅的手,一边喊着舅舅,一边蹬着小腿朝李红兵兴奋的跑了过来。 如今已然三岁的赵建军,显然早就已经能流畅的说话和走路。 看他矫健的小模样,就知道平时的营养十分充足。 今天是元旦,不过年岁往往都看农历,等过了年,小外甥赵建军就四岁了。 将小跑来到身前的赵建军一把抱起,李红兵逗弄了会,然后看向了此时已经怀上二胎的赵红梅,对着姐夫赵卫国提醒道:“姐夫,今天人多,你可得看着点我姐,她现在怀着孩子,别千万别让她干什么活,也别让人给不小心冲撞了。” “这个自然。” 赵卫国十分认真的说道。 对于这点,他可不敢掉以轻心。 “哪有你们那么夸张,我这刚怀没多久,肚子也还没大起来呢!” 看到自己弟弟和丈夫这样子,李红梅有点无语,不过感到他们的关心,嘴上责怪着,心里却感到了温暖。 对于李红兵的提醒和赵卫国的重视,李红梅也不是真的不在意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并没有掉以轻心。 有阎埠贵他们几个管院大爷安排,还有梁大民这些师哥们,再加上李红梅和赵卫国这姐姐姐夫,李红兵实际并不用操心什么。 上午的时候,李红兵换好了特地新作的新婚衣服,带着接亲队伍,直接来到了陈家,散了一些喜糖之后,就顺顺利利接到了精心打扮了一番,并且穿上新婚喜服的陈雪茹。 接亲回去的路上,队伍里除了多出陈雪茹和她陪嫁的嫁妆,还有陈母和徐慧珍母女。 按说陈母作为女方父母,从传统习俗上,是不应该出现在陪嫁的队伍当中,不过陈家现在就剩下她和陈雪茹两个人了,陈雪茹舍不得陈母一个人孤零零的留下,李红兵就做主把她给一起接上。 有些习俗,图个喜庆和仪式感,李红兵不是那么封建死板的人。 另一边。 在李红兵接上陈雪茹这个新娘子,并且往回赶的时候,四合院里已经垒起了大灶,摆好了桌椅,大家各司其职的忙碌了起来。 阎埠贵在前院单独占了张桌子,上面铺着红纸,专门准备了笔墨,这是记礼金用的。 记账这事,李红兵专门交给了阎埠贵,这里面就属他算账最清楚。 虽说阎埠贵喜欢算计和占小便宜,但在这种事情上,他还不至于动心思,更不敢动什么手脚,李红兵也不担心。 同时他只负责收礼金和记账,不包括采买支出和报销,这些已经被梁大民他们给包了。 随着阎埠贵“开张”,院里接到赴宴邀请的住户,纷纷过来上礼。 大部分的礼金,都是三毛五毛,条件差一些的贫困户,也拿了一两毛过来。 也有给一块的,比如许富贵和何大清这些收入高的,还有刘海中和杜建国这两个管院大爷,就连平时抠门的阎埠贵,这回也给了五毛钱的礼金。 好多人都看在李红兵的份上,并且知道今天的席面不会差,所以特地提高了礼金的标准,多给了一些。 “傻柱,你们家的礼钱,你爸刚才给过了,这一块钱你拿回去。” “阎大爷,您甭管,帮我把名字给记上就行。” “傻柱,你跟你爸没分家,你自己也还没结婚,怎么还给两份礼钱?” “我爸是我爸,这是我单独给红兵的礼钱,恭喜他结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