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李林甫见李琚已经开始思考,眼中笑意更是几乎凝为实质。 他唇角勾起一抹势在必得的弧度,再次加码:“当今圣人是如何对待宁王的,殿下比老夫知道的还要更清楚些,一面是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之苦,一面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福,此利与弊,应是不难抉择吧?” 李林甫口中的宁王,说的是大唐宗室如今的宗正寺卿李宪。 李宪,字成器,乃睿李旦嫡长子。 景云元年,李旦御极,欲以李成器嫡长之尊临轩东宫,为皇太子。 但李成器拒辞不受,并言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 最终,将皇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 而李林甫以宁王这个现成的例子,来给李琚树一个目标,显然就是吃定了李瑛最后不可能登上皇位。 但可惜的是,李琚比李林甫更清楚,就算他投靠了李琩,最后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宁王。 因为历史上的李琩就是个软蛋,是个工具。 且不说李瑛如今还是正统的东宫太子,李琩不过是个觊觎储君之位的小人,就算是在历史上,李瑛被废掉之后,李隆基最终也没有选择李琩。 而现在,李林甫竟然拿这个理由来说服他....... 嗯,怎么说呢? 就.......很有一种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既视感,让李琚有些想笑。 于是,他就笑了。 他笑呵呵地靠回软榻上,好整以暇地看着李林甫,笑问道:“李相说得如此言之凿凿,听得我都有些心动了啊。” 李琚这话一出,李林甫顿时脸色一喜,便欲再接再厉,一鼓作气说服李琚。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得李琚悠悠问道:“可李相怎么就能确定,李琩一定会成为第二个平王,而不是成为第二个.......温王呢?” 随着李琚这句反问问出,李隆基刚刚斟酌好的词句,顿时就卡在了嗓子眼。 脸上原本称得上灿烂的笑容,也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愠怒。 李琚所言之平王,是李隆基登基之前的封号。 而他口中的温王,即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唐少帝李重茂。 景龙四年,中宗崩,四子重茂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 李重茂在位不足一月,时任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李重茂遂将帝位禅给安国相王李旦,并去帝号,复封温王。 听见李琚的比喻,李林甫哪里还能不知他是被李琚耍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