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这个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通讯只能靠电话,甚至写信和电报的时代,消息的传播是一件很缓慢的事情。 专辑发行之后的前两天,苏超和平时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顶多就是拿到了专辑的培训班学员,表达一番对他的仰慕之情,让他给专辑签个名。 虽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没有拿到前五,但是他们发现了一个BUG,就是拿了专辑过来,苏超也一样会给签。 也费不了什么事。 大家依旧还是喊他校长。 而他也照旧给两个班的学生上课。 至于早上钓鱼,那些大爷们该怎么嘲笑他,就还是怎么嘲笑他。 买早餐的时候,大妈会因为他长得帅给他多来点稠的。 苏超走在大街人群中,人们顶多觉得他长得帅。 却无人知晓他的名字。 就算他有个广告天天在央视播也一样。 然而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终于有人在大街上喊出了他的名字。 尖叫的那种。 两个学生模样的女生拦住苏超,那时候他穿过天桥,打算去对面马路买一条裤衩子。 “苏超,你是不是苏超!!!” “真的是苏超,我看看……” 第二个女生甚至直接掏出了那张海报,展开之后对着苏超比对。 那情境,让人不由得让人怀疑她们在抓通缉犯。 周围热心群众蓄势待发。 这里可是朝阳区! “对,是我!” 人家手里有证据,否认就没有意思了。 “哇,真的是你啊,你专辑非常好听,你看起来比海报上还要帅……” 要是能牵着手说话就更好了。 女生恨不得贴过来。 “苏超,好像是苏超……” 边上路人里头也有知道苏超的,年纪更大一些,有男有女,似乎是几个大学生。 “谢谢你们能喜欢!” 苏超知道眼前这些学生,和卡萨布兰卡的客人不一样,他们多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 没必要过度热情,以免让她们产生不好的误会。 不然真有可能弄巧成拙。 一见杨过误终生不是说着玩的。 “我买了你的专辑,歌都特别好听,能给我签个名吗?” 都是学生,找个笔还是很简单的。 有的想签本子上,有的想签海报上。 有的甚至一路小跑去不远处的音像店,临时去买专辑回来。 苏超就在桥上给她们签名。 笔迹潇洒,龙飞凤舞,让人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是苏超俩字。 这种艺术签名的好处,就是拿了苏超的签名也做不成什么事。 “你们喜欢哪首歌?” 苏超给人签名的时候,也会随便聊聊天。 他不立深情人设。 就是看谁都用那种看狗也深情的眼神。 但是也没必要把自己摆得太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