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健添原本就是混香江歌坛的,找个顶级录音棚跟玩儿似的。 团队则是内地和香江混搭。 这一次,是张亚冬和小柯两人共同担任制作人。 小柯的形象一般,嗓音也不像苏超这样有辨识度,首张专辑赔得很惨,给他信心满满的歌手生涯泼了一盆冷水。 在苏超的建议下,让他试试制作人这条路。 制作人其实也挺赚钱的。 只是没有歌手那么容易成名。 苏超邀请他担任制作人,和张亚冬一起搭档。 张亚冬目前和红星有合约关系,但是合约约束的力度非常小,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边接活。 目前正在争取担任王妃的制作人。 而小柯就不一样了。 他和红星的合约更亲密一些,甚至连创作的歌曲都要走红星出去。 苏超肯定更愿意扶持他。 最先录制的歌曲是《朋友》,词曲、编曲、乐器配置都是苏超操刀,俩制作人其实没多少工作强度。 “这歌拿去当主打都够了。” 小柯对苏超心服口服。 几个月之前,他和苏超都是红星生产社的新人,不存在什么地位差距。 现在俩人都发了第一张专辑。 苏超卖了五十万张磁带和CD,他连两万张都没卖到。 而且苏超还成了创作界的奇才。 “给天王当主打都够!” 张亚冬附和了一句。 “和第一张专辑比,他的唱功进步很大。” 小柯都升不起什么嫉妒之心。 “他本身就很有天赋,又找了个好老师。” 张亚冬总结了两点经验。 “为了学声乐,把声乐老师泡了,哈哈~” 这个梗在红星生产社现在很流行。 林知梦是红星生产社的女神。 小柯刚进公司的时候,也得到过林知梦的授课,但是只要短短十节课,算是系统的帮助小柯构成声乐个人体系。 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谁能没点儿心思呢。 奈何林老师连个笑都不给。 再怎么自傲的人,也鼓不起告白的勇气,于是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如果大家都够不着,那也就算了。 共同的白月光。 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苏超这小子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宣布林老师成了他的女朋友。 而且林老师竟然没有否认。 红星生产社很多人心里都酸溜溜的。 “说明什么,说明林老师对你们藏私,教苏超的才是真功夫。” 很少开玩笑的张亚冬都开起了玩笑。 没办法,这个制作人当的太轻松了。 “谁让咱们的超仔这么会创作呢,王妃新专辑听说卖的特别火,首周就上二十万了,人家这才是实打实的百万销量。” 小柯也懂创作,所以他比一般人更清楚这些歌的含金量。 “可惜了,王妃这张专辑,苏超没有版税分成。” 张亚冬和王妃走的很近,所以比一般人了解的更清楚一些。 苏超是发完第一张专辑之后才涨的价。 “版税……我的那首《归去来》也没有版税。” 小柯心塞。 苏超的首张专辑,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写的歌,但是也有少部分是别人的。 比如《棋子》,比如《像风一样自由》,还比如小柯的这首《归去来》。 在苏超的新专辑里头,这首歌还算是热门呢。 “换个角度去想,你是为数不多能够把歌卖给苏超的人,以后这种机会会越来越少。” 张亚冬拿到苏超新专辑曲目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麻了。 为了把歌曲数量压缩到十二首,甚至不得不剔除掉好几首好歌。 剔除的这种都可以给其他歌手当主打。 “艹,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就觉得我行了!” 小柯瞬间精神焕发。 而在湾湾的淡江高级中学,有个年轻人却已经萎靡好几天了。 “杰轮,到处找你找不着,原来你在这里弹钢琴啊!” 一个学生推开琴房的门,大嗓门的喊了一声。 本来就断断续续的琴声终于哑火。 周杰轮塌着肩叹了口气:“这个做的曲子真的很完美。” “什么歌,王妃的新歌吗?苏超创作的?” 同学已经习惯了好友最近的执念。 就在九月末,苏超新专辑《月亮惹的祸》横空出世,里头好歌非常多,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歌迷。 周杰轮一开始的时候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位叫苏超的内地歌手才十八岁,却号称专辑里大部分歌都是自己创作的。 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去买专辑。 奈何他读的是音乐科。 班上的人总有买了专辑的。 有些人听到好歌,会自己反复的听,一直听到腻为止,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和别人一起分享。 当时就有人在班上开外放。 周杰轮听了一首《再见》,就老老实实地去买了专辑。 最近这俩月,他听最多的就是苏超的这张专辑,已经能够用钢琴弹奏专辑里的大部分歌曲。 前几天王妃发布新专辑,里头有八首林夕填词,两首苏超填词。 这是任何一位音乐爱好者都不会错过的精品啊。 当然,周杰轮对作曲更感兴趣。 结果听了以后才发现,苏超那两首歌不只是词完胜林夕,曲子也比其他人做的好。 这个“其他人”有《谁的眼泪在飞》的曲作者陈小霞,有音乐组合“达明一派”的成员刘以达等等。 全都不是无名之辈。 周杰轮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和苏超之间的差距。 这几天,他把苏超给王妃写的两首歌都改编成了钢琴曲,总想着也创作出水平相当的。 结果可想而知。 尼玛直接怀疑人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