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天后。 皖省合肥,安徽国投会议室。 长长的红木会议桌两侧,气氛严肃而审慎。 安徽国投总经理詹青夏坐在主位,两侧是省计委、经贸委、芜湖市的主要领导及相关专家。 他们的目光聚焦在远道而来的三位客人身上——秦远、尹同耀,以及李楚泽。 简单的寒暄过后,会议直接进入正题。 詹青夏开门见山:“秦总,李总,尹工。首先,我代表安徽省,对各位选择投资安徽、落户芜湖表示欢迎和感谢,奇瑞汽车零部件项目,省里很重视。” “但毕竟,汽车工业投资巨大,周期漫长,省里资源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所以,今天我们想更深入地听听诸位的具体规划,尤其是……奇瑞未来究竟要走向何方?” 他的话语客气,但潜台词很明确:我们需要看到你们真正的实力和远见,而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尹同耀深吸一口气,看向了秦远。 秦远对他微微颔首,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詹总,各位领导,” 尹同耀站起身,走到事先准备好的挂图前,声音沉稳:“在汇报具体技术规划和产能设计之前,请允许我先阐述一下,我们奇瑞对于自身在安徽省整体发展蓝图中,所应扮演角色的思考。”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然后重重地抛出了那八个字: “我们认为,奇瑞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魂,在于——开发皖江,呼应浦东!” 这八个字一出,会议室里几位对经济战略敏感的领导,眉头立刻挑了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 “哦?尹工,详细说说。”詹青夏的声音里多了一丝真正的兴趣。 “是!”尹同耀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思路清晰无比,“‘开发皖江’,意味着奇瑞绝不能只是一个孤立的工厂!” “我们将以芜湖为基地,主动融入、乃至主导皖江经济带的开发浪潮!” 他拿起指挥棒,点在挂图上的长江安徽段:“奇瑞的第一步,是整车制造。” “但这只是核心和龙头。” “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和吸引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子电器、内外饰件等一大批零部件供应商,在芜湖及周边城市落户!” “这将直接带动皖江沿岸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汽车产业链集群,解决就业、贡献税收,这只是最基础的。” “更重要的是,这将彻底改变安徽‘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的产业结构,为安徽扎下一根坚实的‘工业脊梁’!” 尹同耀认真道:“我是安徽人,我清楚安徽现在缺少的是什么,在周边省区快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工业所能够提供的全产业链规模集群,对于我们老安徽人来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工业崛起的机会。” 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俗辈。 他们当然清楚如今的安徽痛点在哪? 不然也不会在秦远提出奇瑞这个计划的一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尹工,你的八字方针中‘呼应浦东’能具体说说吗?” 经贸委的一名主任出声问道。 尹同耀朝他看去,点点头道:“其实这个八字方针来自于秦总,我不过是在他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听见这话,众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不动声色的秦远身上。 但下一刻,尹同耀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在我的理解中,‘呼应浦州’,就是要主动对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龙头——尚海!” “尚海有什么?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最广阔的国际视野!” “奇瑞的未来,不仅要利用安徽的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更要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 “我们要去尚海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汇聚在尚海的汽车人才!” “要与尚海的金融机构合作,将奇瑞推上沪交所,获取未来发展、并购、扩张,所需的资金支持!” “更要利用尚海这个窗口,将未来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甚至整车,推向国际市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