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感慨归感慨,危机感却前所未有的强烈。 “不过,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弥足珍贵的。”宋濂抬起头,眼神坚定无比,“大超,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了。” “加快速度?”李远潮一愣,“老宋,咱们的汉显传呼机都快一统国内市场了,市场份额占到七成以上,还要怎么快?” “向前看!”宋濂的声音斩钉截铁,“造手机!这绝对是下一个时代,中国最需要、也最具战略意义的产业!” “手机?”李远潮怔住了。 “对!我仔细研究过技术趋势。”宋濂的语速加快,认真道:“现在是模拟网(1G)时代,大哥大又贵又笨重,但在欧洲,GSM(2G)标准已经快要商用了。” “数字网络意味着更清晰的通话、更小的功耗、更便宜的成本!” “基于2G网络的小巧、便宜的手机,绝对会淘汰大哥大,甚至……未来很可能连我们的传呼机都会被它整合取代!” 宋濂作为技术控,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数年之后的未来。 但他也清晰地感受到,秦远的狂飙突进,已经压缩了所有玩家的时间窗口。 市场和时间,不会再给他们慢慢布局未来的空间了。 秦远已经用奇瑞证明,游戏的玩法变了,必须用更具开创性、更宏大的项目,才能赢得时代的青睐。 “我们必须立刻开始预研!布局通信标准,筹备手机研发!”宋濂下了决心。 就在李远潮和宋濂被奇瑞风暴刺激,决心迈向更前沿的通信领域时。 遥远的苏联,莫斯科。 塔斯社关于奇瑞的报道,已经经由《真理报》等主流媒体转载,在苏联国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中国新兴汽车力量奇瑞,引进欧洲先进技术,欲与伏尔加厂共研新时代车型!】 这样的标题,对于几十年来看惯了拉达和伏尔加老面孔的苏联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剂兴奋剂。 而在苏联经济部的官员看来,这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看啊,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私有化国企带来的丰硕成果。 正是因为苏联允许了秦远收购奥恰科夫饮料厂、并且莫斯科国立银行给予了贷款支持,才使得秦远能够快速发展壮大,如今终于开始“反哺”苏联。 这正是市场经济和国企私有化吸引外资、带来技术输入的“绝佳证明”。 必须大书特书,歌功颂德! 然而,在这场舆论的狂欢中心,伏尔加厂的厂长卡丹尼科夫,却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他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坐在他对面的,正是许久未曾露面的别列佐夫斯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