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将远东国际银行的分行开遍苏联各大主要城市,尽可能多地吸收天量的卢布储蓄! 他特地嘱咐潘石屹,多引导客户存定期,期限越长越好! 同时,贷款业务基本冻结,除非是抵押贷款,并且额度要小要严。 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放贷,无异于将即将大幅贬值的钱白白送人。 在疯狂吸储的同时,秦远并没有让海量的卢布在银行金库里沉睡。 除了预留必要的储备金用于后续收购苏联资产外,他果断地将大部分卢布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兑换成美元等硬通货。 紧接着,一场大规模的“买买买”开始了。 在系统的核算规则中,固定资产同样计入财富值。 而莫斯科房地产,正是苏联崩溃之后,仍然没有降低,反而还蒸蒸日上的城市。 其实也好理解。 因为随着苏联崩溃,其他城市状况更糟。 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那些地方上的有钱人,有能力的人,如同被虹吸一般全都来到了莫斯科。 反而进一步助长了莫斯科的房市。 所以,秦远先是买下了远东国际在莫斯科的总部办公大楼。 紧接着,将几家分行的地皮、“一只蚂蚁”市场的整个地块、以及那个至关重要的中心仓库的所有权,全部纳入囊中。 而与之相反的是,其他西方银行的门口却是日渐冷清。 他们完全没料到,远东国际银行能在短短一个月内连开三家分行,更没料到其吸储能力如此恐怖。 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不仅中小储户在流失,连一些他们视为根基的大客户,也开始将存在他们银行里的资金大规模转移至远东国际银行! 这对于实力雄厚如花旗、摩根等巨头来说,还能承受,因为触及不到根本。 但对于许多中小型西方银行而言,这简直就是是灭顶之灾。 这么多人将钱取出去,直接就造成了挤兑。 很多银行根本无法应付如此集中的资金流出。 讽刺的是,之前联合贷给秦远的那150亿卢布里,就有部分资金来自于这些中小银行。 如今,这笔钱仿佛成了压垮他们自己的巨石。 为了生存,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跟随远东国际银行的利率。 但20%的年化利率?他们根本不敢跟,也跟不起! 更何况,就算是跟了又如何? 远东国际银行,又不是只有这一招。 什么送列巴红肠罐头奶酪,还有送各种折扣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