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990年戈氏推行的“500天计划”。 目的就是将苏联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可交易的有价证券,并强行推进私有化,迫使苏联迈入了所谓的“公平自由市场”。 然而,这些看似引人向往的债券实则成了摧毁苏联经济的致命武器。 外资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先进的经营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轻松击倒了排队等候的苏联国有银行,大量吸引了企业和民众的存款。 而这些银行家们又通过“灰色回扣”等手段,从苏联的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大肆抽取卢布。 当苏联人民沉浸在手中债券的欢欣时,国际金融界却纷纷发布唱衰卢布及苏联国企的“研究报告”。 国企债券的价格如同过山车一般急速下跌,民众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纷纷抛售手中债券。 潘石屹能在这个节点看到机会,而非盲目跟风唱衰,证明他已具备了顶尖金融操盘手的潜质。 “很好的洞察力。”秦远肯定了潘石屹的判断,“之前那一百五十亿卢布贷款,虽然部分已投入伏尔加新厂,但剩余资金,连同新吸储的部分,我授权你全权负责,尽可能多地吸纳市面上的优质债券。” 他话锋一转,强调道:“不过,你的工作重心,必须同时放在全国分行的快速搭建上。” “这件事,你和伊莲娜、易笑迪协同推进。” “明白,秦总!”潘石屹郑重应下。 这时,易笑迪出声补充道:“秦总,我认为现在也是发行我们‘伏尔加-奇瑞汽车债券’的最佳时机。” “西方资本正在疯狂扫货,我们可以将汽车债券包装成优质投资品投入市场,既能融资,也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潘石屹略有顾虑:“现在因为我们银行的冲击,西方资本对我们颇有微词,他们还会接手我们的债券吗?” “这……”易笑迪一时不敢断定。 秦远却淡然一笑,语气笃定:“放心。在足够的利益面前,那些西方银行家,连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都愿意帮忙报价。” 他看向一旁沉稳的王功泉,“功泉,汽车债券的发行和宣传工作,就交给你来牵头。立刻组建团队,与我们的汽车项目宣传形成共振,把声势造起来!” “是,秦总,保证完成任务!”王功泉立刻起身。 “石屹,”秦远的指令继续下达,“除去收购债券和必要的储备金,你准备好剩余的资金,亲自带团队去一趟圣彼得堡。” 潘石屹立刻起身领命,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秦总,我们这次的目标是?” “波罗的海啤酒厂。”秦远清晰地吐出这个名字。 “啤酒厂?” 会议室内瞬间震动了。 所有人,除了伊莲娜外,都一脸的惊奇。 收购酒厂,这意味着远东集团将正式进军利润丰厚的酒精饮品领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