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面对眼巴巴的地方官员和惴惴不安的工人代表,王功泉这名外国人的演讲可谓是充满感染力。 “工友们!同志们!” “远东集团绝不会坐视国家的支柱产业倒下,绝不会看着上万名工人兄弟失业!” “应伏尔加市政府的邀请,我们决定,向贵厂提供一笔二十亿卢布的低息紧急援助贷款,帮助工厂渡过难关,恢复生产,保住在场每一位的工作岗位!”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寂静,随后全场沸腾,掌声雷动。 工人们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救星。 然而,在那份厚达数百页、由顶尖律师团队精心拟定的贷款合同中,却埋藏着一个致命的“魔鬼条款”。 【贷款方同意,在无法用现金偿还本息时,可以用工厂生产的“伏尔加-5型”拖拉机,按照合同签订时市场价的30%进行折价抵偿】 这个比例,低得令人发指。 它意味着,工厂即便开足马力生产,其创造的价值也远远跟不上利滚雪球般的债务。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合法的财务陷阱。 结果毫无悬念。 在获得贷款后的三个月,这家工厂即便短暂恢复了生产,但在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畸形的还款条款双重挤压下,仍然将迅速陷入困境。 到时候根本无法按期还款。 随后,只需要将一份诉状书送至莫斯科仲裁法院。 便能根据合同约定,以极低的代价获得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制造厂51%的股权。 这本是七大寡头之一的金融家波塔宁,凭借更深厚的政府内部人脉和精明的政治策,设计的一个天才方案。 也正因为这个方案,波塔宁才能后来居上,成为了寡头中的顶级玩家。 并且波塔宁这位天才金融家,还是七大寡头之中唯一没有被清算的寡头之一。 实在是因为这个“贷款换股份”方案太合理合法,太光明正大了。 身处在这个时代,秦远并不介意窃取这位未来寡头的“倾吞方案”。 而在已经知道了王功泉已经与伏尔加拖拉机厂那边签订了合约后。 秦远没有什么反应,只是淡淡地对武卫国说:“卫国,通知伊万和斌子,准备接收新的重工业资产。” “到时候,告诉工厂管理层,所有工人原岗留用,工资上调10%。” “另外,让所有人都来会议室。” 他即将用最小的代价,近乎空手套白狼地拿下了一家巨型工厂,还赢得了“拯救就业”的美名。 而那份债务,大部分则通过“以货抵债”的合法形式,被轻易地“赖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