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光复新报》便是他在这旧世界的纸张上,立起的第一面思想战旗。 这是在刀光剑影之外,另一场无声却更为深刻的战争。 接下来的时日,光复军各部在各自防区进入了紧张的休整与建设期。 之前由于光复军进入福建,一些听说过太平间风评的大户,都顾不上自己的田地商铺,跑到了省会福州去避难。 这就留下了大量的土地。 眼看夏收在即,秦远怎么可能让这些土地荒废。 于是他一边组织军队对这些土地进行紧急抢收。 另外一方面,将这些土地全部征收而后分发给从军队整改中清退出来的士兵。 将这些天作为军屯田。 帮别人干农活,这些老兵油子或许还会偷奸耍滑。 但现在下地就是给自己干活。 这些人的积极性也一下子高了起来。 而其他光复军看到这些人都分到了地。 那他们还会远吗? 于是在建宁府,邵武府各县,就出现了这幅景象:军队下乡,种田收稻,甚至还给当地兴修水利。 福建的乡民们何曾见过这等“兵帮民”的景象? 从不抢掠,反而出力劳作,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事。 而在建宁府各地的商户,也是打开了店铺开始营业,议论着这进城的军队。 好似不像是官府说的那样抢劫成性。 相反,还维护当地治安,严厉打击趁乱滋事的痞棍帮派,废除了清廷设置的诸多苛捐杂税厘卡。 民心在悄然中发生着转变,百姓从最初的恐惧观望,变为主动为劳作的士兵送上茶水干粮。 这种鱼水之情,让许多原本只是奉命行事的士兵,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光复军第四军,军长傅忠信的驻地一片繁忙。 成员最为复杂,除了一个师原先是他本部之外,其他另外两个师,有原先是天地会花旗军的兄弟,也有率属于石达开本部的人员,更是有彭大顺、朱衣点这些从金田就跟着石达开的老兄弟部队。 再加上进入建宁府,征讨松溪、政和、建阳三县收拢的杨辅清所部兵员。 这些人,构成了总计三个师,一个独立旅的编制。 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后勤部门下乡落实新政,并驻防北线,与石镇吉的第一军互为犄角,警惕来自浙江与福宁府的清军。 但是傅忠信是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些的。 他早年团营金田,参加革命。 而后便一直隶属于石达开部下经略江西,太平军攻占吉安后,奉翼王命为吉安守将,孤军坚守两余载,后因弹竭粮尽,援师又不至,吉安失陷,几乎舍死冲出,才能前往浙江汇合翼王本军。 一来到石达开跟前,就被委以重任。 也自然而然因为忠诚与勇武,被任命为了第四军的军长职位。 他对秦远整编军队、强化中枢权威的举措内心十分认同。 天京事变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他深知若各部依旧山头林立,终将重蹈覆辙。 因此,他积极配合整军,着力在第四军内部强调对统帅的忠诚,致力于将这支成分复杂的部队锻造成一支铁拳。 此刻,他正站在统帅部送来的精致沙盘前,凝神思索。 沙盘上山川河流、城镇关隘纤毫毕现,如此详尽的舆图,令他叹为观止。 “有此神物在手,何愁战事不利?”他暗自感慨。 “军帅,殿下要的五百名识文断字的人,从各师团都挑选出来了。” 就在傅忠信看着地图,想着天下大事的时候。 副军长林彩新走了进来汇报着。 他原先是花旗军的领袖,出身天地会,为了消解天地会这些人的顾虑,秦远将林彩新任命为第四军副军长,作为傅忠信的副手。 林彩新此人虽然有些投机,但是对于与地方的沟通却是有一套。 第四军下乡轮值,就是他在安排。 后勤部的征税,也是他安排人进行辅助。 至于秦远成立的教导团,要求从光光复军四个军中挑选各五百人。 第四军的这五百人,都是林彩新亲自一个个去挑选的。 傅忠信满意地点点头:“老林办事,我放心。让他们准备一下,即可前往统帅府教导团报到。” 他招手让林彩新近前,“你来瞧瞧,殿下送来的这沙盘。” 傅忠信仍然改不了叫石达开为殿下的习惯,或者说对于太平天国有着念想的人都仍然坚持地叫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