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把红线图夹回牛皮纸袋,站起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落在他肩上,仿佛某种仪式的开始。 镇政府晨会的电铃响了第三遍时,肖锋抱着信访档案走进会议室。 空气中漂浮着一股淡淡的茶香,混杂着木头与粉笔的味道。 赵国栋正端着搪瓷杯抿茶,见他进来,杯沿在唇边顿了顿。 这位镇党委书记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藏青色夹克洗得发白,右肩却永远比左肩高半寸—— 肖锋打听过,那是当年下村劝架被牛顶的旧伤。 此刻,他的右手正无意识地揉捏着杯沿,像是在掂量什么。 “今天重点说两件事。”赵国栋放下杯子,杯底在木桌上压出个湿印,“一是扶贫资金审计,二是青云村的土地纠纷。” 他目光扫过参会人员,最后停在肖锋脸上,“小肖,你不是在扶贫办?这案子归综治办管。” “赵书记,我看过信访记录。”肖锋翻开档案,指节抵着老杨的血手印信,“五年27次上访,老百姓跑断腿。扶贫办本就该连着民心,我想试试。” 他说话时盯着赵国栋右肩的旧伤,那处衣料因常年倾斜磨得发亮,像是某种无声的勋章。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妇联主任的钢笔掉在地上,“当啷”一声惊得人缩脖子。 赵国栋拇指摩挲着茶杯沿,忽然笑了:“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他声音像砂纸擦过粗瓷,“但基层不是论文答辩,不是靠嘴皮子能解决的。” 肖锋弯腰捡起钢笔递还给妇联主任,抬头时眼里亮着光:“我愿意试试,至少不能让老百姓再跑空趟。” 赵国栋最后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三天,肖锋像块浸透了水的海绵。 他在档案室翻出1998年的《青云镇土地划界图册》,纸页脆得一翻就掉渣; 又找郑敏帮忙复印了老杨的宅基地契约、村集体的土地台账,连十年前修灌溉渠的工程验收影像都调了出来—— 画面里,一块刻着“杨宅东界”的青石碑歪在泥里,被施工队的铁锹碰得转了方向。 “肖哥,你贴那说明是要干啥?”郑敏抱着一摞复印件跟在他身后,看他往政务公开栏贴《关于青云镇历史土地确权情况的说明》,“这事儿综治办都调解八次了……” “第八次和第九次不一样。”肖锋用胶带粘牢纸角,“前八次是关起门调解,老百姓看不见;第九次要让他们看见,政策不是藏在抽屉里的文件。” 他转身时,看见老杨佝偻的身影正从公示栏前直起腰,手里攥着的旧布包被攥得变了形。 老杨来的那天,扶贫办的霉味里混进了艾草香。 他把布包往桌上一放,粗粝的手掌拍得灰都飞起来:“小同志,你说的那老地图,能给我瞅瞅不?” 肖锋展开从档案室翻拍的手绘地图,用铅笔在“青云村三组”位置画了个圈:“杨大爷,您指认下宅基地的位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