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窑洞里,两人的行囊早已收拾停当,简单得如同来时。 在告别了领导后,李云龙和赵刚再无片刻停留。 他们婉拒了所有送行,带着两名警卫员和机要员,踏上了返回晋西北的漫漫征途。 一路疾行,风餐露宿。 穿越封锁线时,他们比来时更加谨慎。 “老赵,” 在一次短暂休息时,“离开时校领导说得对,积蓄力量,不光是人枪炮弹药,还得是这个!” 他用铅笔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得动脑子!得看得远!你看咱们独立旅,特战连算是一把尖刀,但规模太小。” “回去后,得扩编!得加强训练!甚至…得会点鬼子话,万一以后抓个鬼子军官呢?” 赵刚看着李云龙那副认真“谋划”的样子。 这次延安之行,李云龙的思想境界和对未来战争的思考深度,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完全同意。” 赵刚点头,“另外,基层连队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学习不能松,没有觉悟的兵,枪打得再准也是散的。这些都是反攻的基石!” “对!还有根据地!” 李云龙眼睛发亮,“光有部队不行,得有稳固的老巢!” “咱们独立旅和老百姓,得是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归途似乎比来时缩短了许多。 当熟悉的晋西北山峦再次出现在地平线上,李云龙勒住马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娘的,终于回来了!” “老赵!加快速度!” 李云龙一夹马腹,战马嘶鸣一声,率先冲了出去。 赵刚紧随其后。 当独立旅旅部终于遥遥在望时,提前得到消息的张大彪、魏和尚、段鹏等核心骨干早已等候在路口。 (其他团级干部在外。) 看到远处扬尘中熟悉的身影疾驰而来,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激动和如释重负的笑容。 “旅长!政委!你们可回来了!” 张大彪第一个迎了上去,声音带着激动。 这段时间代理旅长职务,面对总部转来的关于日军异动的情报,压力巨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