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肩上的金星,如同一座无形的灯塔,指引着方向,也施加着千钧重担。 李云龙带着更加炽热的责任感和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一头扎进了“建设强大国防”这片新的战场。 他的新职务被正式任命: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 这个位置,赋予了他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军事决策、规划军队长远发展蓝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权力。 回到位于总部大院的办公室,窗明几净,文件堆积如山,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这里没有硝烟,却弥漫着另一种紧张——关乎国家安危、军队未来的战略博弈与务实耕耘。 “他娘的,这副担子,重了一万倍啊!” 李云龙低声自语,手指重重地点在台海区域。 荣光之下,是如山的责任和时不我待的紧迫! 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投入工作: 调研先行,摸清家底: 他拒绝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带着精干的参谋班子,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大军区、重点军工企业、军事科研院所。 深入基层连队,看战士训练,摸新装备性能; 钻进工厂车间,看生产线运转,问技术瓶颈; 坐在科研人员的绘图板前,听他们讲解新式武器构想。 在高层会议上,他力主利用难得的国际环境(部分友好国家),不惜代价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图纸和样机(如新型坦克、喷气式飞机发动机、雷达技术)。 但同时,他敲着桌子强调:“买来的只能是拐杖!咱们自己的腿,得自己长硬实! 军工企业,必须勒紧裤腰带,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攻关! 仿制是第一步,吃透技术是第二步,搞出自己的‘杀手锏’,才是第三步!” 院校体系大升级:他力主扩建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炮兵学院等专业技术院校,并推动在综合性军事学院(如南京军事学院)增设高级合成指挥班次。 强调教学内容要紧贴实战、面向未来。 “不能光教老黄历!要把世界最新的军事思想、技术动态,都教给学员!要培养能打赢明天战争的指挥员和技术专家!”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他推动建立更加高效、覆盖城乡的预备役登记和训练制度,制定详细的战时兵员、物资、交通、医疗动员预案。 ……… 李云龙的思路清晰,行动果决,如同在国防建设的大棋盘上落下了一颗颗有力的棋子。 他的务实作风、敢于担当和“泥腿子”出身的独特视角,很快赢得了许多务实派将领和军工科研人员的敬佩与支持。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