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松林微微一笑:“其实还有些缺点,这些缺点都挺明显的。 一方面,小说用大量篇幅呈现志愿军的行军、集结、战斗等宏大场面,如冰原行军、坦克对决、阵地冲锋,视觉冲击力极强,但也挤占了人物深度刻画的空间; 另一方面,主角团如伍千里、伍万里、雷公等的背景故事多通过碎片化对话交代,如伍千里的“回家建房子”、伍万里的“从顽劣少年到战士”,人物弧光的转变略显仓促。 这些都是这篇小说的缺点。 当然最明显的一点在于,艺术加工过度,导致的部分情节为戏剧效果牺牲真实性……当然这是作为一个新人写一篇宏大的叙事都会出现的缺点,也不能因为这些缺点就弯曲否认这篇小说的优秀程度。” 刘家驹向来火眼金睛,刘松林这些问题,他都是清楚而且明白,但是之所以没有说出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对于这篇小说拥有太多感情和共鸣。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出彩的小说,不管是在部队里面还是在国内发表出来,都是会有一番影响力的作品!” 刘家驹对于《长津湖》做出来了最后的总结。 编辑部的一群年轻、老编辑现在都是坐不住了,从来没有听到这位喜欢挑刺的组长说出来过这种话,还是这种大好话。 王传洪走过来,有些好奇:“到底什么小说,你们俩说得神乎其神的!” 王传洪41年参加新四军,在部队担任过多个宣传、编辑相关职务,像新四军 1师《抗敌》杂志校对等。 之后解放后就一直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而《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就是出版社上设而且扶持的杂志社,王传洪因为是老工作者,所以在总政也担任了不低的责任,是总政的文艺处副处长。 听着话音,刘松林回头说道:“王老,就是看见一篇写得还不错的军事小说,大家现在很多写得不都是十四年抗战,或者打地主吗?这篇小说写得是抗美援c的故事!” 这么一句话落下来,王传洪还真的是有些好奇。 “哟!这么说,我非得鉴赏一下!!” “什么稿子呀!老王、老刘都攒在这里!” 喊老+姓氏,其实是延安就有的称呼了,这群人现在熟悉了就喜欢这么叫。 “我也才刚拿起来呢!他们两人就说不错,我也不知道不错在哪里!”王传洪没下结论,拿着稿子就离开了。 其他几个编辑听着这话,一窝蜂就跑过来了。 “哎……哎!”刘家驹吐槽一句:“我还准备改稿子呢!你们拿走了我改什么?” 一群人呼啦啦说道:“等一两天,反正这个月已经定稿了,这篇小说要发表也只能是下个月的事情了,你就算是着急也没有用!” 这些人说得倒是头头是道,但是刘家驹感觉一分钟没工作心里就痒痒,但是没办法只能是由着这群人。 这群人看了半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