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小琳同意的点点头。 周旭一共写了四篇了,除去第一篇的《长津湖》是处女作没什么巨大影响力之外。 后面不论是《高山下的花环》《潜伏》,还是现在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都是销量突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作品,如果是一次两次是运气好? 但是连续三次的作品都是这种爆款?那还是运气好吗? 说明周旭不止清晰了解市场动向,写作的作品都是精品。 他在文学界的关注度是与日俱增的,如果不是没有获奖,李小琳觉得周旭还能得到更高的成就, “可是这样的作家恐怕我们不一定能把握住……” 郭卓拍拍李小琳肩膀,笑着说道:“《人民文学》得罪过他!现在国内除了《人民文学》还有什么杂志能和我们《收获》相匹敌呢?” “……”李小琳问道:“什么得罪?” 郭卓把听到的八卦又说了一遍,李小琳点头:“难怪呢!《潜伏》确实是俗了一点,但是崔道义他们约稿了还要退稿,确实招人恨!! 不过我感觉《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深度确实提升不少,没了竞争对手,我们确实得把握住这唐僧肉。” “……” 就在同一楼层。 不同的编辑部。 《上海文学》这边的动静就小的可怜了,张军也就是《上海文学》自创刊起的老编辑,看着《收获》这几天热闹非凡的程度。 他就酸溜溜说道:“他们这次运气真好。” 茹志娟拿起来《收获》的稿子,她感叹了一句:“这篇写得确实优秀,能火也是有原因的。安忆你觉得怎么样?” 王安忆抬起头来,她说道:“嗯……是一篇优秀的抗战。” 王安忆的文学之路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现在的她还只是个写儿童童话的儿童文学作家呢。 “你多学学,你以前也是文工团的,你看看人家也是文工团的!咋的差距这么大呢?”茹志娟不禁摇摇头。 王安忆努嘴:“我知道了。” 就算她二十四五了,也要听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 …… 又过了几天。 在武汉军区的周旭终于是收到了来自《收获》编辑部的信件还有自己的稿费,李小琳写的信里面包含了对于周旭新作品的夸耀,还介绍了一些近日的火爆程度呢。 因为今年的五月份稿费改革了。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所以稿费自然是按照新标准来的。 给的周旭一共是1180的稿费。 这是周旭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多的稿费。 周旭存了快两千块了,最痛苦的还是这个钱用不了,只能在手里干着急呀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