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第(1/3)页

    自从一等功颁发之后,现在全学校的人都认识了周旭这么一个传说当中,上学半年就拿着一个一等功回去的狠人了。

    其中不乏羡慕、妒忌的眼神。

    妒忌也很好理解,毕竟无非就是觉得文艺兵得到的一等功没有前线的真金白银,当然周旭也有一个前线的一等功!

    于文勇问道:“周旭同志,你真的不打算去南京军区吗?人家首长可是亲自来到了我们这里给你颁发一等功勋章呀!你不怕得罪人家?”

    周旭端着热水进了屋子,泡着脚他说道:“我还是坚持原本的观点,只要我哪里都不选择就是谁也不得罪!”

    “再说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呢!着急什么?”那边的叶华伟紧跟着说道。

    周旭点点头。

    过年回到学校后,又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期间还出门去了一趟。

    过了几天!

    此时的沙滩北街2号,78年的时候文联组织和作协都得到了恢复。

    原本的办公楼被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占据了,但要让人家让出来绝对是不可能的!

    最后他们只好找到了这个大院,随便用几块木板搭了木板房,然后一直作为临时办公地点,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作协的第一栋新楼才盖好。

    当然,作协把《人民文学》的出版权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逆子手中要了回来,之后就给了作家出版社。至于《当代》就是人文社后面自己组建的一个新儿子。

    《人民文学》回归文联之后,现在也搬到了这几排简陋的木板楼里!

    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奖的颁奖典礼于 1979年 3月 26日在BJ举行,由中国作家协会委托《人民文学》杂志社承办。

    今年初,作协在延续全国优秀短篇奖评选的基础上,新增设全国优秀中篇奖。这一奖项仍以《人民文学》为核心承办方,同时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家国内顶尖出版社共同牵头,携手另外六家颇具影响力的出版社、杂志社组成联合主办阵容。

    作为改革开放后涌现的首批全国性文学大奖,自刘心武《班主任》获奖的那一届起,全国优秀短篇奖便已备受瞩目。

    而此次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奖的推出,更是聚焦了全社会的目光:无数青年作家渴望借这一奖项获得业界认可,在文学圈站稳脚跟。

    在现在的语境下,未获过重要奖项,似乎便难以被视作真正的实力派作家。更重要的是,该奖项的评选方向与文学创作的主流风向紧密相连,其社会影响力与公众关注度自然非同小可。

    正因如此,颁奖过程中的任何疏漏或不公,都可能导致奖项失准、公信力受损。

    反观后世不少文学奖项,却渐渐陷入了自我封闭的困境,难以再焕发出当初的活力与影响力。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优秀短篇奖是用读者的【评选意见表】来根据民众评选的。

    民众占了一定成分,剩下的就是评委会又占了一部分。

    评委会可是有着:巴金、刘白羽、陈荒煤、冯牧、沙汀……等一系列国内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的。

    进了编辑部,崔道义问道:“周明你负责的评选意见表统计完了没有?”

    周明也是《人民文学》组的主任,其中一部分意见表自然也是他来负责,他说道:“统计的差不多了,第一名是周旭的《高山下的花环》一共是两万七千票!第二名是王蒙的《蝴蝶》一共是一万五千、第三名是谌容的《人到中年》一共七千八百……”

    这个顺序是可以预见的,周旭的《高山下的花环》在社会上引起来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在军队当中还获得了全军学习的机会!

    再说单行本,去年中旬是五十万册,今年已经突破了一百万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