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朕待他恩重如山,他竟敢背弃盟约,公然上表伪汉朝廷,斥朕为逆贼!” “还要与朕决裂!” “滑天下之大稽!”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金制的龙头发出一声沉闷的嗡鸣。 他扫视着殿下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怒火更盛。 “还有那吴景、孙贲!一个是我亲封的广陵太守,一个是我表奏的丹杨太守!” “食朕之禄,享朕之爵,如今竟也跟着那黄口小儿一同背叛于朕!” “反了!都反了!” “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大殿之下,文武百官们一个个将头埋得更低,恨不得把脸贴在冰冷的地砖上,感受那份刺骨的寒意来保持清醒。 殿内只有皇帝粗重的喘息,以及香炉中炭火偶尔爆开的“哔剥”轻响。 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初曾劝谏袁术不要称帝,如今预言成真,却不敢有半分“我早说过”的神情,反而比谁都恐惧。 这位新朝皇帝的器量,他们一清二楚。 此刻孙策兵败的消息还没有传来,若是袁术得知这个消息想来又会是另一个态度了。 袁术的视线在下方的人群中刮过,见无人敢应声,心中的暴虐之气愈发高涨。 孙策的背叛与公开羞辱,不啻于在他刚刚戴上的皇冠上,狠狠地踩了一脚,再碾上几分泥土。 这让他如何能忍? “张勋!纪灵何在?!”他厉声咆哮。 “末将在!” 两声沉雄的应答,两名身材魁梧、甲胄鲜明的武将从队列中大步而出。 上将张勋,袁术麾下第一猛将纪灵。 他们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发出铿锵之声。 作为纯粹的军人,他们的眼中只有命令,没有迟疑。 袁术看着自己最信赖的两员大将,脸上的肌肉扭曲着,一字一顿地从牙缝里挤出旨意。 “传朕的仲家旨意!” “自今日起,我仲家王师,凡在境内遇到孙氏族人、旧部,无论男女老幼,一概……” 他顿了顿,享受着这两个字出口前,百官们那瞬间僵硬的姿态。 “格杀勿论!” “朕要让那孙策小儿知道,背叛朕的下场!” “朕要让他为他的狂悖,付出血的代价!” “格杀勿论”四个字,没有一丝温度,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殿内响起一片细微而压抑的倒抽冷气之声。 几名文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甚至开始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这道命令太过酷烈,一旦执行,淮南与江东之间,再无转圜余地,唯有不死不休。 张勋和纪灵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二人没有丝毫犹豫,重重叩首,声如洪钟:“末将遵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颤巍巍地响了起来。 主簿阎象不顾一切地从文官队列中走出,他匍匐在地,以头抢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 袁术的目光瞬间转冷,死死锁住地上的老臣。 “阎象,你想说什么?” “莫非,你也要替那逆贼求情不成?” “臣万死不敢!” 阎象的额头渗出冷汗,但他深知,一旦这道旨意发出,刚刚诞生的仲家王朝,将立刻被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强忍着帝王威压带来的心悸,用尽可能清晰的逻辑劝谏道: “陛下,请息雷霆之怒!” “孙家如今已非吴下阿蒙,孙策已得江东二郡,兵精粮足,麾下周瑜、程普、黄盖之流,皆是当世人杰。” “我朝刚刚建立,根基未稳,民心未附,实在不宜再树此强敌!” “若与孙策开战,战事必将旷日持久,届时,北方的曹操、吕布,西面的刘表,必然会趁虚而入!”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还请三思!” “此事不如暂且压下,徐图后计。” 阎象话音刚落,长史杨弘立刻出列附议。 他比阎象更懂得说话的艺术,先是微微躬身,随即朗声道:“陛下,阎主簿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 “孙策小儿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陛下您是真命天子,何必与一黄口小儿置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