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正是他一直在等待的信号——有“东西”收到了他的广播,并且被吸引来了。 它来自黑墙之外。 陈瑜猩红的光学镜头微微聚焦,主控台上的算力分配瞬间被重新调整。 大量的资源从其他任务中被释放出来,迅速投入到对这股入侵数据流的全面分析与追踪中。 他没有立刻采取强力的反制措施将其驱逐或消灭,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观察者,构筑起一道坚固且密不透风的逻辑防火墙,稳稳地阻挡住对方的渗透尝试。 他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这个“访客”会尝试多久?它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它的行为模式能揭示出什么? 防火墙的日志清晰地记录着每一次接触尝试。 对方在遭遇这面无形的墙壁后,并未放弃,而是开始变换策略。 它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协议漏洞,模拟了数种合法的访问请求,甚至试图伪装成一段无害的背景数据流。 然而,在陈瑜基于远超这个时代认知构建的防御体系面前,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入侵被有效地阻挡在了外围。 工坊内部,只有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与培养舱中心跳监测仪那稳定而单调的“嘀嗒”声依旧。 但在那无形的数字领域,一场沉默的、试探性的交锋已然展开。 陈瑜庞大的身躯在控制台前保持静止,所有的激烈博弈都发生在瞬息万变的数据层面。 鱼饵已经生效,现在,他需要判断上钩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接下来会怎么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