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后续的导弹,以及战机俯冲扫射的机炮炮弹,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无论荒坂飞行员如何调整攻击角度,如何倾泻弹药,那道湛蓝色的屏障都巍然不动,如同神话中隔绝凡尘的绝对壁垒,将所有来自空中的攻击尽数挡下。 狂轰滥炸持续了数分钟,废镇内部却连一丝震动都未曾感受到,仿佛头顶上演的只是一场与己无关的全息光影秀。 荒坂机群在耗尽对地弹药后,只能在屏障外围徒劳地盘旋,最终在长机不甘的命令下,调转方向,悻悻返航。 当最后一架敌机的引擎声消失在远方,废镇上空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那道湛蓝色的能量护盾依旧稳定地散发着微光,无声地宣示着其存在。 防线上一片死寂。 随后,各种难以抑制的惊叹和议论声才如同潮水般涌起。 幽冥犬的士兵们从掩体后探出身,难以置信地摸着那层看似薄弱却坚不可摧的能量屏障,脸上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茫然与震撼。 他们习惯了子弹和爆炸,却从未想过战争可以以这种形式进行防御。 “老天……这他妈是什么东西?”一名拉萨路佣兵通过动力甲的外部扬声器发出了惊叹,他的钢铁身躯在屏障下也显得渺小了许多。 他们身上刚刚装备不久的、由军用科技紧急生产的小型化动能护盾,与眼前这笼罩天地的巨型护盾相比,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的区别。 军用科技的那位特派员,此刻正死死盯着个人终端上关于护盾能量读数的监测数据,尽管大部分关键数据他无权访问,但基础的波动指数已足够惊心动魄。 他深知公司技术部门在拿到了“贤者”提供的护盾技术后,投入了多少资源进行研究和逆向工程。 然而结果令人沮丧,他们最多只能做到严格按照图纸进行仿制,任何试图优化、缩小体积或放大覆盖范围的尝试都遭遇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不是能耗呈几何级数飙升导致系统瞬间过载,就是护盾场本身变得极不稳定,防御效果骤降。 能量护盾的放大,绝非简单的能量堆砌和设备并联。 如何约束如此庞大的能量场保持稳定,如何平衡防御强度与能量消耗,如何处理不同区域可能出现的能量逸散和干涉…… 这些复杂到极致的系统性问题,军用科技的工程师们连理论模型都尚未完全建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