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与其去赌那渺茫的运气,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稳态晶石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核心难题。 这种复合晶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人工合成”的特性。 它的制造依赖于特定的能量场操控和原子级编织技术,而非某种不可复制的自然地质过程。 只要掌握了原理、能量需求和工艺细节,并且在材料科学和能量操控技术上达到相应水平,理论上在任何具备基础工业能力的文明中都可以尝试复制。 即便最初在战锤宇宙合成的版本,在能量通量或稳定性上暂时无法达到在联邦这里实现的完美标准,只要其基本功能能够支撑曲速场的形成与维持,就足以打破超光速航行的壁垒。 这本身就是一个从零到一的革命性突破。 更何况,目前合成的稳态晶石表现并非“尚可”,而是“极佳”。 其性能甚至超越了天然二锂晶体,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意味着,一旦他成功在战锤宇宙建立生产线,所得到的将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可能更优越的核心组件。 这不仅能用于复刻联邦式的曲速引擎,甚至可能为他未来开发融合战锤科技与联邦原理的、更具特色的独特推进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起点。 因此,在协助联邦完善八级曲速引擎原型的同时,陈瑜投入了额外的精力,深入剖析和记录了稳态晶石合成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从基础原材料的纯度要求,到能量场生成器的精确参数设定,再到编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其应对方案。 他不仅仅是在获取一个配方,更是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可适应不同工业基础的生产体系知识库。 这块小小的蓝色晶体,在他眼中,它的价值,远超过任何单一的超光速引擎蓝图,因为它确保了这项技术跨越维度壁垒的“可行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