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战锤宇宙的纷争不会因他的离开而停歇,他还有未尽的使命和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企业号的首航,对他而言,既是此次跨维度合作的一个高潮,也即将成为他归途的起点。 他打算在这次航行结束后,便向柯克和联邦高层正式提出辞行。 不过,陈瑜清楚地知道,此次返程并不意味着与这个科技昌明、秩序井然的宇宙彻底断绝联系。 恰恰相反,他已经将这里视为一个极其宝贵的外部技术储备库与研发中心。 未来的跨维度交流不仅不会中断,反而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战略选择。 这个宇宙科技发达,文明相对理性开放,学者们热衷于知识的探索与应用,而非将其束之高阁或蒙上神秘主义的面纱。 这种环境,对于解析和复现那些在战锤宇宙已然失落或正濒临失传的黑暗科技时代遗产,是近乎理想的温床。 “一种迂回的传承途径,”陈瑜在内部规划中标注道,“将那些在帝国境内因派系倾轧、知识封锁或单纯因理解断层而无法有效利用的STC碎片、科技造物蓝图,带到此地,借助联邦的科研力量进行解析、复现,甚至优化。” 他深知,尽管当前处于第31个千年,大远征的辉煌时代仍有不少黑暗年代的科技在运作,但机械教内部根深蒂固的学阀风气、对“神圣形式”的僵化崇拜以及对“异端科技”的极端恐惧,已经为未来的技术大衰退埋下了祸根。 许多技术即便被发现,也往往被某个铸造世界独占,成为其政治筹码,或被封存在最深层的档案库中,沦为仅供少数人瞻仰的“牌位”,而非能够提升整个帝国实力的应用技术。 这种低效的知识流动和应用,在陈瑜看来,是对人类黑暗科技时代遗产的巨大浪费。 他不愿坐视自己曾亲身参与、付出巨大牺牲的大远征,其成果在未来的一万年间逐渐凋零,最终演变成他所预见的那种僵化、迷信、在无尽战争泥潭中挣扎求存的可怕景象。 那将是所有远征参与者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