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同时,陈瑜也监测到一些令人警惕的数据。 峡谷内生成的大气环境,与外部死亡世界的稀薄大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差和成分差异。 这个脆弱的“生态气泡”正在持续地向外逸散气体,虽然速度缓慢,但长此以往,必然难以维持。 除非他能持续供给能量和物质,或者……将整个星球的环境彻底改造。 他将这些数据——包括生命的顽强、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以及生态气泡的脆弱性——全部详细记录。 这次峡谷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了创世粒子在宏观尺度上的有效性,更在于揭示了其在极端环境下应用的潜力、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他看着监测画面中那片在死亡世界中倔强生存的绿色,光学镜头微微闪动。 创世粒子确实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如何精确地、可持续地驾驭这股力量,避免创造出无法维持甚至反噬自身的畸形生态,将是下一个需要攻克的关键课题。 他暂时关闭了峡谷的大部分主动维持系统,只保留最基本的监测,他想看看,在没有持续能量支持的情况下,这个被强行注入生机的峡谷,能在这片死寂的世界中独自坚持多久。 这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 在后续长达数周的持续观测中,陈瑜记录下了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正如他此前监测到的那样,失去了持续能量和物质支持的峡谷生态圈,开始不可避免地收缩。 那些严格按照标准类地环境模板生成的、较为“娇贵”的植物种类最先枯萎、分解。 覆盖峡谷底部的绿色绒毯肉眼可见地变得稀疏、斑驳。 然而,正如数据所预测的那样,并非所有生命都走向终结。 一部分生命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它们是最初演化中就已表现出适应倾向的那些变体——叶片更厚、颜色更深、根系更为发达的种类。 在恶劣环境的残酷筛选下,它们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