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瑜微微颔首,回应道:“知识需要分享才能进步,欧姆尼赛亚的荣光需照耀更多道路。” —— 演示与交流圆满结束。 陈瑜凭借扎实的技术底蕴和坦诚的态度,成功地在机械教的圣地里,为曲速引擎的未来应用,扫清了第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障碍——技术可信度上的质疑。 一系列精密的间接测试,虽然未能展示超光速航行的壮景,却以无可辩驳的数据和可控的物理现象,向火星议会证明了曲速引擎原理的严谨与可行。 然而,技术的验证通过仅仅是第一步。 首席大贤者在演示结束后发出的二进制讯息除了认可,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原理已获证实。下一步,需进行实体验证。 火星轨道船坞将即刻根据你提供的图纸和数据,建造一艘专用测试舰船。” 火星的执行力是惊人的。 几乎在命令下达的同时,位于火星同步轨道上的巨型船坞便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庞大的预制构件被机械臂精准抓取、定位,数以万计的伺服奴工和工程机仆在指令下高效协作,激光焊枪的光芒在真空中无声闪烁,如同为这艘孕育中的新舰编织着钢铁的脉络。 这艘专用的测试船体,其结构经过了特殊设计。 最核心的改动在于引擎舱段——传统的亚空间驱动装置和盖勒力场生成器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经过强化结构、专门为容纳和支撑曲速引擎核心而设计的紧凑舱室。 舰体内部的能量传输网络也按照陈瑜提供的图纸进行了重新规划,预留出了高负载能量通道的接口。 整艘船的设计理念明确:一切为实体宇宙的超光速航行服务,摒弃一切与亚空间相关的冗余系统。 就在测试船的龙骨在船坞中逐渐成型的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在火星的数据回廊和密议厅中激烈展开。 技术的可行性得到证实后,利益的博弈便浮上台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