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永恒远征号”宏伟舰桥的主战术屏幕前,罗格·多恩如山峦般的身躯岿然不动。 他那张惯常如同岩石雕刻般坚毅的面容上,此刻笼罩着一层清晰可辨的凝重。 屏幕上,火星轨道测试场中那物质重构的过程刚刚结束,但那股源自技术认知被彻底刷新的冲击,却穿透虚空,在这位原体的思维中引发持续震荡。 他沉默着,远超常人的大脑以极高的效率处理着接收到的视觉信息。 那并非已知的任何制造技术,不是装配,不是焊接,也不是基于现有物理法则的常规建造。 那是一种将能量直接转化为有序物质的、超出当前帝国科技树理解范畴的过程。 此刻,多恩才真正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这位名为陈瑜的探索贤者所具备的份量。 他意识到,自己先前对于这位贤者的评估可能仍然停留在表面。 创世因子,曲速引擎,以及此刻展示的物质重构能力。 多恩的思维核心冷静地列举着陈瑜至今展现的技术成果。 每一项技术都具备改变帝国现状的潜力,足以引发各个势力集团的激烈争夺。 而陈瑜却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展示这些技术成果,将它们作为影响帝国和机械教内部权力结构的关键变量。 “如果罗伯特在这里处理这件事……”这个判断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多恩的思维中,带着一种对复杂政治局面客观评估后的结论。 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兄弟罗伯特·基里曼更擅长处理这类需要政治协调的事务。 基里曼能够制定出更完善的方案,在确保技术有效推广的同时,平衡各方利益诉求,避免不必要的内部冲突。 而多恩明确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存在局限。 一个相关的思考随之产生:当时或许应该采取更坚决的态度阻止基里曼参与那次军事行动。 从职能分工来看,基里曼的管理才能更适合留在神圣泰拉,处理帝国繁重的内政事务,与各个部门的官员进行必要的协调。 前线指挥作战的任务,本来应该由其他更适合军事指挥的原体承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