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就在铸造世界同盟认为胜券在握,准备一鼓作气彻底敲定新秩序条款时,来自“永恒远征号”的一道新指令改变了谈判格局。 这道直接源自罗格·多恩的指令以其特有的简洁明确,在即将失衡的天平上投下了一个关键的砝码。 多恩的方案体现了他一贯的务实风格: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在执行层面保留必要的制衡。 他明确要求火星必须放开对生产许可和技术专利的绝对垄断,这一决定彻底满足了同盟的核心诉求。 然而,在具体实施层面,原体为火星保留了一个关键职能——技术安全审查。 根据新的框架,各铸造世界对自主研发的技术享有完整的专利所有权,无需经过火星认证。 但当这些技术需要在帝国范围内推广,或由其他铸造世界进行生产时,必须通过火星议会下属机构的安全审核。 火星的新职责将聚焦于技术风险评估,包括审查潜在的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体系的兼容性,以及是否触及憎恶智能等技术禁忌。 这一安排既打破了火星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又确保了帝国整体技术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火星而言,虽然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但保留了在技术伦理和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对同盟而言,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技术自主权,同时也在帝国框架内建立了必要的技术安全机制。 多恩的这一决策展现了他作为帝国统治者的深谋远虑。 不仅要推动技术进步,更要确保变革过程中的秩序与稳定。 在这个新的技术秩序下,火星将完成从技术垄断者向技术守门人的角色转变,而各铸造世界则获得了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简而言之,专利的“所有权”下放至各铸造世界,但大规模应用的“通行证”,其审核权依旧保留在火星手中。 火星不再能轻易地以“不符合标准”为由扼杀一项新技术,但它依然握有基于“安全与稳定”的否决权。 这个方案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同盟方面过于高涨的气势,却也给濒临绝望的火星议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