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无论是刚刚争取到更多自主权的铸造世界同盟,还是试图在新秩序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的火星,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首款曲速引擎舰船”的联合设计项目,将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 它可以向整个帝国展示,机械教在经历内部震荡后,依然是一个(至少表面上)团结的整体,能够为了帝国的未来而协同合作。 因此,各方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决心要将这个示范项目做到最好。 然而,这种“尽心尽力”很快便以一种极具机械教特色的方式展现出来——那就是对陈瑜原始设计的“吹毛求疵”。 陈瑜的设计侧重于曲速引擎的整合与基础结构的适配,在星舰设计的许多细节上,确实并非面面俱到。 这立刻给了各位代表发挥的空间。 “能量传输管道的冗余度不足!按照格瑞亚的标准,至少需要增加三条备用回路,以应对战时过载!”格瑞亚的弗拉基米尔贤者挥舞着他那粗壮的、带有焊接工具的手臂,数据流中充满了锻炉般的灼热感。 “荒谬!”一位火星的舰船结构学贤者立刻反驳,他的发声器喷出些许冷却蒸汽,“过度冗余会增加不必要的重量和复杂度,影响舰体平衡!火星数据库中有十七个经典案例证明……” “你们的数据库都是万年前的老古董了!”卢修斯的索恩贤者冷冰冰地插入,他的光学镜头扫过设计图的控制系统部分,“导航阵列与控制系统的接口过于简陋,必须采用卢修斯最新的灵能-数据转换桥接器,精度可以提升至少百分之十二。” “成本!考虑过成本吗?”另一位代表经济性考量的贤者发出尖锐的代码,“你们卢修斯的精密玩意儿造价足够再造半门宏炮了!” 陈瑜的机械身躯静立在会议室的一角,猩红的光学镜头平静地注视着这场迅速升温的“技术讨论”。 对于各方提出的批评,他没有任何反驳。 他清楚自己在星舰系统工程上的经验确实不如这些沉浸此道数百年甚至更久的老牌贤者,他的目标是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至于如何将其优化到极致,他乐于见到专家们贡献智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