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速征军问题(二更)-《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1/3)页

    罗格·多恩沉默地凝视着星图,陈瑜关于宪章舰队的分析无疑切中了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忽视的命脉。

    然而,对于这个涉及帝国根本运转结构的话题,原体并没有与陈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他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陈瑜关于分阶段、有重点推广的建议,但随即便将话题重新拉回到了技术细节与新月级的生产安排上,不再涉及宏观的战略分配。

    这其中蕴含着罗格·多恩深层的考量。

    他欣赏陈瑜的技术能力,也重视其带来的变革潜力,但他同样保持着一位基因原体最基本的政治警觉。

    陈瑜,无论其个人意愿如何,他终究是机械教的一位贤者,一位在机械教内部正获得越来越高影响力的技术权威。

    帝国的标志是双头鹰,一个头代表着世俗的帝国,另一个头则代表着机械教。

    在大叛乱后,这种象征意义更为复杂,但机械教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本质并未改变。

    即便在荷鲁斯之乱后,火星遭受重创,不得不更深入地融入帝国体系,但机械教从来就不是帝国的一个简单部门或附庸。

    它是一个“国中之国”,拥有自成体系的法律、信仰、军事和几乎独立的经济循环。

    罗格·多恩或许不擅长,也不喜欢那些精细的政治操弄,但他绝非不懂政治。

    他深知权力需要制衡的道理。

    任由一位机械教贤者,尤其是像陈瑜这样掌握着核心技术的贤者,过度深入地影响甚至主导帝国核心的物流命脉,这无异于将帝国的经济动脉交到机械教手中。

    这并非是针对陈瑜个人的不信任,而是对机械教这个庞大实体本能的、必要的制衡。

    他必须确保帝国的世俗权力与机械教的技术神权之间,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任何一方的过度膨胀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他可以采纳陈瑜技术上的建议,推动曲速引擎的应用,但在具体如何分配这份“力量”的问题上,决策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帝国最高层,掌握在他罗格·多恩,以及(理论上)泰拉的高领主议会手中。

    陈瑜可以提供选项,但最终拍板的,不能是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