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卫看着复杂的数据流和那团呈现出不健康灰白色的生物组织,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他知道,这并非简单的测试。 Beta-7样本的基因链极其脆弱,且带有一种难以解析的惰性编码,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加速其崩溃。 他回想起这一年来的学习,在数据板前啃读浩瀚如烟的机械教生物典籍,在露西的陪伴下度过一个个枯燥的练习之夜,反复操作那些精密却又冰冷的仪器,理解基因编码如同理解机械代码般需要绝对的精确与逻辑…… 他压下心中的紧张,走到操作台前,戴上传感手套,连接神经接口。 他的动作起初还有些生涩,但很快便变得专注而稳定。 光学显微镜调整焦距,基因测序仪开始低鸣,微操作臂在他的控制下,以极其细微的幅度进行着样本提取和试剂添加。 陈瑜站在一旁,猩红的光学镜头全程锁定大卫的每一个步骤,记录着其操作精度、逻辑判断顺序以及面对突发数据波动时的应对策略。 没有评价,没有提示,只有绝对的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大卫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他识别出了样本中隐藏的一个非典型性端粒磨损模式,并调整了原定的分析路径,利用一种在《基础异种基因学》中提到过的冷门催化试剂,成功激活了部分惰性编码,获得了更关键的突变倾向数据。 当三小时时限到达时,大卫准时提交了报告。 报告内容详实,数据支撑充分,提出的抑制方案虽然略显保守,但逻辑严谨,且充分考虑到了当前基地实验室的设备限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