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离开反应堆核心区,陈瑜在工坊的指挥中心会见了“三贤人”。 荒坂赖宣率先汇报,他调出工程全息图,上面清晰地标记着进度节点:“主体工程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四,最后的能量核心注入和主控系统联调将在十个标准工作日内完成。 目前的主要瓶颈是部分高纯度导能晶体的本地化合成效率不足,但我们已找到替代方案,不会影响最终工期。” 他的汇报务实而条理清晰。 强尼·银手的全息影像不耐烦地晃了晃,插话道:“底下那帮小子们可都等着这大家伙动起来呢!现在配给的那点合成垃圾,连塞牙缝都不够。 要我说,赶紧搞完,让大伙儿都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能源!” 他的话语直指核心问题,也代表了底层普遍的不耐和期待。 “管理者”荒坂敬的数据流平稳地接入,补充着细节:“根据现有数据模型推演,反应堆并网后,城市能源赤字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建议优先恢复医疗、净水及基础制造区域的能源供应,以快速稳定社会情绪,边际效益最高。” 陈瑜安静地听完三方的汇报,未作评价。 他抬手,一道更为复杂、充满了流动能量路径和物质结构分解示意的新蓝图覆盖了原先的反应堆结构图。 “这是‘物质复制系统’的完整技术蓝图。”他的合成音依旧平稳,但在场的三人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分量,“在等离子反应堆达到临界输出功率并稳定运行四十八小时后,启动复制机的第一阶段建设。” 他指向蓝图的核心模块:“优先建立基础元素数据库和标准化物质模板。初始产品目录限定于高营养合成食物、纯净水、基础医疗用品和标准化建筑材料。” 他的目光扫过三人,“赖宣,协调资源,确保建设所需。强尼,让你的人看好工地,我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干扰。管理者,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架构和运行逻辑,确保绝对可控。” 没有询问意见,没有讨论空间,只有清晰的指令和不容置疑的时间表。 陈瑜将蓝图数据的最高权限移交后,便不再关注此事的具体执行。 对他而言,技术和方案已经给出,剩下的实施细节,不过是逻辑链条的必然延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