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数据流开始围绕那颗荒芜星球运转。 他调取了该星球历次的探测数据:地表成分、大气构成(极其稀薄,以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为主)、引力参数、恒星辐射接收量……所有信息被整合,输入到一个新的模拟程序中。 这一次,实验目标不再是在局部区域催化生命或强化现有物种。 他的设想更为宏大——测试创世粒子在行星尺度上,对地质结构、大气成分乃至基础生态系统的重塑能力。 计划的第一步,便是在该星球选定的一片广阔盆地,进行一次受控的、但能量等级远超以往任何实验的创世粒子释放,观察其对地表物质的重组模式。 以及能否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可自我维持的、哪怕是极其原始的封闭物质-能量循环系统。 风险固然存在。 大规模的能量释放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地质变动,甚至对星球轨道造成微小影响。 但相比于在人口稠密或具有战略价值的星域进行此类测试,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且本就毫无价值的荒芜星球上进行,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指令轨道上的监测探针调整轨道,开始对目标荒芜星球进行更高精度的全方位扫描,建立实验前的基础环境模型。 同时,他开始计算将所需设备(包括一个强化的创世粒子发生器和额外的能量供应单元)运送至该星球轨道或地表的最佳方案。 一种前所未有的实验自由感,在他的处理核心中流转。 帝国法律赋予的权柄,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宏大实验舞台的大门。 那颗孤寂的荒芜星球,即将迎来一场由纯粹理性与求知欲主导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