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装置运行至第二小时,实验区内多处水域检测到自我复制的分子链结构。 这些原始生命形式以惊人的速度演化,从简单的有机大分子快速进化为具有膜结构的原始细胞。 监测探头在多个湖泊的水样中均捕捉到这些微观生命的活动信号。 随着装置持续运行,这些原始细胞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 部分细胞演化出利用水中化学物质进行代谢的能力,另一些则开始尝试捕捉环境中的光能。 在水体边缘的湿润岩层表面,最早的多细胞团聚体开始出现。 当装置完成预定释放周期自动关闭时,半径一千公里的实验区已彻底改变。 原本荒芜的岩石地表被起伏的新生地形取代,水系网络遍布全区,多个湖泊在洼地中闪烁反光。 大气成分监测显示,氧气含量开始出现可测量的上升。 整个区域充斥着活跃的生化反应信号,原始生命已在各处水域建立群落,并继续着快速的演化进程。 轨道传感器记录下的数据显示,这片区域已从一个死寂的荒芜之地,转变为一个充满原始生机的新生生态系统。 轨道传感器持续传回的数据流清晰显示,荒芜星球表面的实验区域内,一个基于水源的原始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并处于活跃状态。 水域中充斥着多种单细胞生命形式,它们进行着基础的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构成了新生食物链的底层。 陈瑜在“永恒寻知号”的生物实验室内,调取了之前生命诱导实验的成功样本数据。他选择了其中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产物: 其一是经过定向强化的蕨类植物变种,特点是茎干结构坚韧,叶片具备高效光合作用能力和独特的辐射热能管理结构。 其二是能够分泌复合多糖-蛋白质生物膜的Gamma-7微生物株系,该生物膜对高能辐射具备优异的衰减与阻隔性能。 他的目的是观察这些经过人工干预、具备特定优越性状的生物,在被投入一个充满竞争、未受控制的原始环境后,将如何演化,其特化能力将如何影响它们在新生态系统中的生存与扩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