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稍作停顿,调出早已准备好的、经过筛选的数据图表,投影在会议室的主屏幕上。 图表展示了荒芜星球实验区域在能量释放前后的地表成分、大气密度及温度分布的对比数据,重点突出了水循环系统的建立与稳定化趋势。 “如你们所知,无论是大远征时期的激烈战事,还是大叛乱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帝国疆域内大量世界因环境改造失败、生态崩溃或武器滥用而沦为不适居住的死亡世界或荒芜星球。” 陈瑜的数据流引用了帝国档案中几个著名的案例,诸如因病毒炸弹而彻底腐化的花园世界,或因轨道轰炸而大气逸散、地表玻璃化的工业星球。 “人类踏入星河已超过三万年,许多星球被持续开发、榨取,其环境承载能力早已达到极限,甚至能追溯到黑暗科技时代之前。 恢复这些世界的生态环境,对于缓解帝国人口压力、稳定边疆世界、乃至提升后勤保障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 他的解释逻辑严密,完全立足于帝国的实际需求。 “我所测试的技术,其核心在于一种特殊的能量场,能够加速行星尺度的地质稳定过程,促进基础大气成分的生成与循环,并为后续引入经过筛选的生命形态奠定基础。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可控的行星环境修复流程。” 赫克特连长沉默地听着,锐利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数据。 他对于环境修复的具体技术细节并不精通,但陈瑜阐述的战略意义与他所理解的帝国困境相符。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世界确实是帝国长期面临的顽疾。 “这项技术,是否具备军事应用潜力?例如,改造敌方世界环境作为武器?”赫克特追问,这是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本能关切。 “理论上,任何环境改造技术都可能被用于攻击目的。”陈瑜并未否认,但迅速将话题拉回可控范围,“但此次实验聚焦于修复与重建。其能量释放模式是建设性的,旨在创造而非毁灭。 将其武器化需要完全不同的能量聚焦与释放策略,并非当前研究重点。” 此时,一直沉默的智库馆长埃克哈特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灵能者特有的共鸣感:“我在那股能量波动中,感知到了一种……超越纯粹物质层面的活性。它似乎触及了生命本身的领域。” 陈瑜的光学镜头转向埃克哈特,数据流平稳无波。 智库的灵能感知确实敏锐。 “能量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确实可能产生复杂的生化反应,这是环境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陈瑜承认了部分事实,但巧妙地规避了核心,“实验区域内观测到了基础有机分子的形成,这是构建生态系统的基础步骤。 至于更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并非关注重点,其潜在路径也远未明晰。” 他的回答半真半假,既承认了创世粒子对生命起源的催化作用,又将其限定在“环境修复副产品”和“未明晰潜力”的框架内,避免了直接透露其主动引导和加速生命演化的核心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