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试验品的命运(三更)-《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1/3)页

    培育流程进入自动化运行阶段后,并不需要陈瑜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

    在确认首批二十名受选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培养罐系统运行正常后,他将日常监测任务移交给了多恩之矛的机械神甫团队。

    这些技术神甫将负责记录数据、调整营养液配比,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上报。

    完成工作交接后,陈瑜将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三十名在抽签环节被淘汰的候选者。

    这些人在完成所有训练后,仅因抽签的随机性而失去了成为阿斯塔特修士的机会。

    按照帝国大多数阿斯塔特战团的传统惯例,这类被淘汰者通常被归类为“失败品”。

    无论他们在之前的训练中表现出多么优秀的素质,只要未能完成最后的改造,就会被视为不合格的产品。

    各个战团对此类人员的处置方式虽有差异,但本质上都遵循着“物尽其用”的原则。

    黑色圣堂战团的处理方式颇具代表性。

    他们将淘汰者进行机械化改造,转变为伺服颅骨或更为复杂的战斗机仆。

    这些改造后的个体将继续为战团服务,其中部分甚至会被分配给同期成功晋升的阿斯塔特新兵,作为训练用的活体标靶。

    这种安排既解决了淘汰者的处置问题,也为新兵提供了实战训练对象。

    太空野狼战团在选拔钢铁祭司时采取更为极端的筛选标准。

    每次选拔仅有一人能够通过,其余参选者全部会被改造为机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机仆在战场上的指挥权,恰恰归属于那位唯一的通过者。

    相比之下,极限战士战团的处理方式显得较为温和。

    他们会将未通过改造的候选者编入奥特拉玛辅助军,让他们以凡人之躯继续为帝国效力。

    这种安排至少保留了淘汰者作为独立个体的完整性。

    纵观帝国各大战团的普遍做法,对改造失败者的容忍度普遍较低。

    在阿斯塔特修士的价值体系中,成功通过改造是衡量个体价值的绝对标准,未能达标者很难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待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瑜接收这三十名淘汰者的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新型基因种子改造实验的受试者,他们至少获得了第二次机会——尽管这个机会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机械教的研究体系内,作为实验对象至少保留了作为独立生物个体的完整性,这相较于被改造为丧失自主意识的机仆,无疑是一种相对更好的结局。

    陈瑜在实验室旁的观察室内调取了这三十人的详细档案。

    每个人的训练数据、生理指标、心理评估报告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