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运输艇稳定地飞行在涅克罗蒙达的平流层下层,下方是绵延不绝、色调灰败的污染云层,如同一条污浊的毯子,覆盖着这颗星球饱受折磨的地表。 艇身外部的传感器阵列按照预设程序,以固定频率向下方发射着扫描脉冲,收集着地质结构、辐射水平、大气成分等基础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流无声地汇入艇载沉思者阵列,经过初步处理后,以简洁的图表和数字形式呈现在主控台的屏幕上。 陈瑜庞大的机械身躯固定在指挥席上,与运输艇的数据系统保持着直接连接。 他的大部分处理核心正处于低功耗运行状态,仅维持着对航行参数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常规监控。 这是一次例行的勘察飞行,目的在于补充和完善该区域的数据库,并为后续可能的探索任务建立更精确的地理参考系。 突然,一条持续存在的异常数据流触发了警报阈值。 控制台上一处参数区域由稳定的绿色转变为醒目的黄色,同时相关的数据条目开始在高优先级日志中滚动。 陈瑜立刻提升了处理核心的运算优先级。 他的光学镜头聚焦在异常数据上——辐射水平读数。 并非巢都周边常见的那种弥散性、强度起伏不定的背景辐射,而是一片边界相对清晰、强度稳定维持在高位的辐射云。 其能量特征也显得异常,频谱分析显示它并非由巢都常见的工业同位素衰变产生,更像是某种特定能量源持续泄露或转化的结果。 “标记异常区域坐标。”陈瑜的合成音在舱内响起,打破了长时间的寂静。 “已标记。坐标区域K-7至L-9。”艇载沉思者立刻回应,同时在导航星图上高亮显示出那片区域的轮廓。 它位于一片已知的、广袤的放射性荒漠边缘,但其辐射特征与周边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启动初步分析程序。比对已知辐射源模型。”陈瑜下达指令。 数据流快速涌动。 沉思者阵列调用数据库,将捕获的辐射特征与储存的数千种已知辐射源模型进行比对——包括巢都反应堆泄漏、工业废料堆积、武器试验残留、乃至某些特定异形科技的已知能量特征。 比对结果迅速返回:匹配度均低于百分之十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