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运输艇与“永恒寻知号”完成对接,陈瑜立即下令将STC系统转运至预先准备好的专用舱室。 这个位于战舰核心区域的舱室经过了紧急改造,厚重的装甲墙壁上布满了新安装的能量导管和数据接口,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冷却液的气味。 在反重力平台的悬浮作用下,巨大的球形STC系统被平稳地移入舱室中央。 技术神甫们使用重型固定夹具将系统基座与甲板牢固连接,随后开始进行能源系统的对接作业。 粗大的主能源缆线被连接到STC系统的输入端,次级能量导管则分别接入系统的各个辅助单元。 “能源连接完成,准备进行系统启动测试。”首席技术神甫报告道,他的机械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 陈瑜站在主控台前,光学镜头紧盯着能量读数:“逐步提升能源供应,从百分之五功率开始。” 随着能源输入的逐渐增加,STC系统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球形主体表面的纹路依次亮起,散发出柔和的白色光芒。环绕在周围的机械臂组轻微震动,发出液压系统激活的嘶嘶声。 当功率提升至百分之十五时,STC系统的核心单元完全激活。 数个全息投影仪开始工作,在空气中投射出复杂的三维结构图。 物质合成釜内部传来材料循环的流动声,检测仪器的指示灯规律闪烁。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均已响应,”技术神甫的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能量流稳定在预期范围内。” 然而,进一步的测试很快揭示了问题。 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虽然仍在运行,但其响应速度明显低于标准值。 数据库查询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延迟,部分高级功能选项呈现灰色不可用状态。 “检测到多处数据损坏,”负责系统分析的神甫报告道,“约百分之四十的数据库无法正常访问。核心机魂无响应,似乎进入了某种休眠状态。” 陈瑜调取了系统日志,发现最后一条完整的记录停留在七百多年前。 之后的记录断断续续,大量数据区块显示为损坏状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