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开什么玩笑,之前苏曼音给杨厂长建议,不光清了厂里的库存,还让效益翻了倍,厂里给每个人发了福利。 再说人家的觉悟,主动提出把工作让给有需要的人,自己去创业,还回馈纺织厂职工,事迹都被方主席写成报道,登上报纸了。 人家的肉夹馍生意做得多火,连执照都是派出所帮忙给办的。 灾星?是他们老周家,纺织厂的福星还差不多。 “德顺啊,这里是纺织厂家属院,不是机械厂。” “对啊,人家的日子,富也好,穷也好,你们何必这么操心呢?” 王桂花没想到,这些邻居突然开始想着苏曼音说话了。 要知道,当初苏曼音嫁进来,可没人看她顺眼的。 怎么不到一个月,都变了? 周德顺也感觉不对,更不对的是,周卫民和孙久玲带着孩子也赶了过来。 “二叔二婶,你们咋又来我小妈家了?” 听到周卫民说,此处是小妈家,而不是我爸家,苏曼音突然心里有些感动。 “小妈没有工作,我爸的抚恤金她拿着我没意见。” 周卫民硬气道,“她就算都花了,我也没意见!” 周德顺气急败坏,他指着周卫民怒骂道,“周卫民,你个大傻子,给你点好处,你就被收买了?” “你别忘了,她还年轻,早晚会改嫁走的……” “二叔!”周卫民大声断喝,“不然呢?咱们周家,还想拴着小妈和晓月一辈子吗?” “现在是新社会,不兴为亡夫守寡、贞节牌坊那一套了。” 苏曼音没想到,上了几天夜校,周卫民的觉悟怎么一下子提高这么多。 她哪里知道,因为之前改造炊具,周卫民已经赚了百十块钱了。 什么是最直接的关心? 话好听那都是虚的,只有能赚来真金白银的本事与机遇,那才是真的。 而这些,都是小妈给的。 “你们回吧二叔二婶,卫国还在家饿着呢。” 孙久玲从旁好心规劝着,结果在周德顺和王桂花听来,却觉得,自己被孙久玲给嫌弃了。 “周卫民,孙久玲,你们……”周德顺指了半天,最后骂了一句,“……糊涂!” 然后拉着媳妇儿王桂花,气哄哄地离开了院子。 周边邻居见人走了,反过来安慰苏曼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