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流放队伍从江陵出发走半个月后进入永州地界,正在逼近穿越南岭的关键通道——灵渠。 穿过灵渠就能进入岭南地界,接下来的路几乎全程走水路,省时省力。 走在最前面的老廖掏出舆图,展开,大概锁定他们所处的位置,再走半日,就是灵渠渡口。 他大声说道:“所有人,原地歇息一个时辰。” 有人怀疑自己听错了,不确定的问:“一个时辰?廖爷,我没听错吧,我们真的能歇一个时辰,不是半个时辰?” 老廖瞥了他一眼,“你想歇半个时辰也行,半个时辰后继续赶路。”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有些不敢置信,廖爷您说一个时辰就一个时辰。” 老廖瞥了她一眼,又道:“最艰难的翻越南岭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船上待上大约大半个月就能抵达流放地了。” “众人面露喜色,太好了,坐船不用走路,就快要到了。” “都说岭南艰苦,可我一路走来,见证了大好山河,我觉得这一趟走得值啊,若是有纸和笔我一定要把把我的所见所闻画出来。” 有人说:“呵呵!难得陆大人还有心情作画,在岭南每天有开不完的荒,种不完的地,且不说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瘴气,就这些就能把咱们这辈子都没种过地的,天天开荒怕会累死。” 前路堪忧啊,流放路上有人带着,有人管吃管住,有事没事找借差,到了流放地可没人管了。 陆大人说:“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说不定哪天就拨开乌云见明月,被皇上赦免回京起复了呢?” 王有财也道:“尔等熟读圣贤书,给人抄书、教书、治病救人,我王有财做生意,咱们大周在广南东路成立了市舶司,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称,只要有一技之长,也不是非要种地谋生,我们可以一边种地,一边做生意,或者是干些小营生,足以养活家人。” 此话一出,旁边的几人赞同的点头,“王老弟言之有理,有你这份豁达的心境,不管身处何境都能东山再起。” 王有财朝几人拱手,“几位老兄过奖了,若我王有财在岭南东山再起,定不会忘记诸位老兄。” “枉我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竟还不如王老弟你心境豁达开朗,实在是惭愧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