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樱花树下的新起点 九月的风掠过市一中的樱花树,浅粉色的花苞缀满枝头,像无数个待拆的惊喜。林晓雨抱着一摞新书,站在“高一新生报到处”的红色拱门下,指尖不经意触到录取通知书的牛皮纸信封,那层挺括的触感里,还藏着八月末收到通知书时的雀跃余温。 “同学,高一(3)班在东侧教学楼,文学社招新在图书馆负一楼,记得领社团报名表哦!”学生会学姐的声音清亮,马尾辫上别着的樱花发夹晃了晃,竟和晓雨书签上的花瓣颜色分毫不差。 她抱着书往教学楼走,路过操场时,篮球拍打地面的声响突然钻进耳朵,恍惚间以为是王浩在练球,脚步差点顿住。摸出手机,看到苏晴半小时前的消息:【启明的香樟开始落果了,我拍了视频,等你晚自习结束看!】末尾还跟着个小老虎表情包——正是苏晴帆布包上那个磨毛布偶的同款。 “同学,你的书掉了!”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弯腰捡起滑落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封面上印着文学社的征稿启事,“你也想报文学社?我听说周学姐特别厉害,去年拿了全国作文赛的奖。” 晓雨认出他是初中隔壁班的陈默,以前总在图书馆见他埋头刷题:“对,我带了投稿作品,想试试编辑部。”她忽然想起苏晴理科笔记上的小字“周末教你用理科思维解阅读题”,忍不住笑了,“对了,你数学好吗?我可能需要……课后‘外援’。” 陈默推了推眼镜,嘴角弯起:“我理科还行,我们可以互相讲题,你教我语文阅读,我帮你理函数思路。” 正说着,文艺委员抱着把吉他从艺术楼方向跑过来,琴弦撞出一串脆响:“晓雨!我在二中音乐社看到你们学校文学社的招新海报,特意过来给你加油!”她把吉他往樱花树下一靠,“等你进了文学社,得把我们的故事写进去,我随时当‘素材库’!” 晓雨看着她活力满满的模样,又想起王浩昨天在群里发的“自行车特技练习视频”——摔了个屁股蹲还喊“这是胜利的伏笔”,忍不住笑出声。她给苏晴发了条消息:【市一中的樱花树好漂亮,文学社学姐戴着和你书签同款的发夹。对了,我认识了个理科高手,以后不怕函数题啦!】 消息刚发出去,手机就震动起来,是苏晴的视频通话。屏幕里,她站在启明中学的香樟树下,校服校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晓雨你看!我们学校的香樟特别茂密,我刚在理科实验班报完到,班主任说每周三有竞赛辅导。”她把镜头转向教室,“你看我座位的窗户,能看到操场,以后你骑车来,我在三楼就能看见你!” 晓雨举着手机绕樱花树转了半圈,让苏晴看清满树花苞:“等樱花开了,我拍延时视频给你,就像我们还在同一个校园。对了,文艺委员让我把我们的故事写进文学社投稿里。” “必须写!”苏晴笑着,“我把香樟树叶夹在信里寄给你,你把樱花花瓣寄给我,我们交换‘校园秘密’,把两个学校的风景都存起来。” 挂了电话,晓雨和陈默、文艺委员一起往文学社招新处走,三个人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混着樱花的浅香,落在新铺的沥青路上。她摸了摸口袋里苏晴送的樱花书签,又看了看印着文学社征稿启事的语文书,忽然觉得九月的风里,不仅有开学的忙碌,更有无数个可期待的明天——新的知识、新的朋友,还有跨越了学校距离,却依然紧紧相连的旧时光。 在图书馆负一楼的文学社招新台前,晓雨深吸一口气,递上准备好的投稿作品。学姐笑着接过,樱花发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林晓雨同学,欢迎加入市一中文学社,期待你写出更多像‘樱花与香樟’这样温暖的故事。” 晓雨点了点头,窗外的樱花树在暮色里渐渐朦胧,手机却弹出王浩的群消息:【兄弟们!我在区三中篮球场已经称霸了!周末夜市见,我请吃双份糖葫芦!】 她笑着回复“一定到”,然后翻开崭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高中第一天,樱花树下的约定,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