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十三章高一的“文理分科”初探 十月的风已经带了点凉意,吹得文科楼前的香樟树沙沙作响,叶子上的阳光碎成一片片,落在高一(1)班的窗台上。教室里没有开风扇,却比平时更显燥热——黑板中央用白色粉笔写着“高一文理分科意向讨论”,下方画着两道歪歪扭扭的竖线,左边写“文”,右边写“理”,陈老师手里拿着一本《高中文理分科指南》,书页被翻得有些卷边,而每个同学的桌角,都放着一张浅粉色的分科意向表。 林晓雨的指尖在那张表上反复摩挲,“文科意向”和“理科意向”两个选项旁的方框,被她用铅笔涂了又画,已经变得模糊。她抬头看向黑板,陈老师正指着投影幕布上的表格:“大家看,文科主要对应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理科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选科不只是选科目,更是选未来的专业方向,比如理科以后可以报计算机、医学、工程,文科可以报汉语言、新闻、法学……” 台下的同学已经开始小声讨论,前排的李昊把意向表推到同桌面前,用铅笔敲了敲“理科”那栏:“我肯定选理,以后想考计算机专业,现在人工智能多火啊,毕业好找工作!”旁边的张琪皱着眉,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我还在纠结,我爸让我选理,说文科就业面窄,但我上次模考历史全班第一,物理才刚及格……” 林晓雨的手机在桌肚里震动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内容是一篇标题为《2025年理科专业就业率TOP10》的文章,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她快速把手机按灭,指尖又攥紧了手里的笔——上周六晚上,妈妈特意给她打了四十分钟电话,语气里满是担忧:“晓雨啊,你看你表姐,学文科毕业考公务员考了三次都没考上,最后只能去小公司做文员;你表哥学计算机,刚毕业就进了大厂,工资是你表姐的三倍。理科就业面广,以后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都比文科稳。” 爸爸在旁边也接过电话,声音比妈妈温和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爸爸不是不让你喜欢文学,爱好可以当副业,但主业得选个靠谱的。我已经给你整理了近几年理科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存在你电脑桌面的‘升学资料’文件夹里,你有空看看。” 那晚上,林晓雨打开那个文件夹,里面的Excel表格列得密密麻麻,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临床医学”,每个专业后面都标着就业率、平均薪资、推荐院校。她翻到最后,却在表格底部看到爸爸加的一行小字:“晓雨如果坚持选文,也可以,但要考虑清楚未来的压力。”这句话像一根细针,扎得她心里又酸又胀——她知道父母是为她好,可他们好像忘了,她从初中就埋下的文学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了。 “林晓雨,你现在有初步想法了吗?”陈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过来,林晓雨下意识地把意向表往桌下藏了藏,手指扣着桌角,小声说:“我……我还在考虑。” “没关系,现在就是初步讨论,不用急着下决定。”陈老师笑了笑,目光扫过全班,“其实选科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比如王萌,上次历史月考全班第一,作文还拿了满分,她选文科就很合适;李昊物理、数学都是强项,选理科能发挥优势。” 王萌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举起手,笑着说:“我肯定选文!我从小就喜欢看历史书,上次看《明朝那些事儿》,熬夜看到三点,现在还能背出明朝十六帝的顺序呢!而且我跟晓雨一样,都报了文学社的招新,以后想跟她一起写文章。” 林晓雨转头看向王萌,王萌冲她眨了眨眼,手里晃了晃那张文学社招新单——和林晓雨口袋里的那张一样,边角都被揉软了。她突然想起初中时,在图书馆找到的那本旧童话书,学姐在扉页写的“文学不是无用的浪漫,是藏在文字里的光”,还有她第一次在校刊发表文章时,社长说的“喜欢就坚持,总会有开花的那天”。这些画面像小石子一样,落在她心里,泛起轻轻的涟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