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母被她如此大的反应惊一跳,拍她的背安慰:“这就是电视剧,你咋这么较真。” 沈听岚带着哭腔:“这就是真的,爷爷不就是说曾爷爷就死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连尸体都找不到。” 沈母哑然,女儿这是想她爷爷了,那个品格坚毅的善良公公,那个永远精神矍铄的老沈头。 他经常和两姐弟讲以前和曾爷爷在战场上的事迹。 她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关掉电视,视线落在对面斗柜的相框上。 是思念,是怀念。 过了一会儿,沈听岚心绪平复些,小老头沧桑明亮的话语犹在耳畔。 “岚岚,爷爷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我的爸爸,1945年,日军正式投降,全国人民都欢呼雀跃,我们跟随后红军战士从武汉撤回。 不曾想,途中还有残留日军,遭遇突袭,那时候爷爷才十岁,和我一起的小娃也才五岁,后勤部队皆是老弱病残,没有抵抗能力,几乎全军覆没。 爸爸将我和那个小娃藏在草垛中,他支身去引开日军。” 爷爷说到此,暮色眼眸中像是被岁月揉皱的湖水,闪过一丝泛黄的沙尘,满目疮痍。 “爸爸再也没有回来。” 低幽声落下,是爷爷无尽的思念和向往。 曾爷爷永远留在了武汉,和众多革命红军烈士一样。 他们有的留在南京,有的留在台儿庄,有的留在长沙,有的留在淞沪,有的留在缅北滇西等等地方。 随着历史的洪流淹没,永远长眠于地下。 至死未能,魂归故里。 壮士出川三百万,十家九户无儿郎。 川军血洒遍地山河。 烽火战乱的年代,能活着就是大幸。 思绪起。 小沈同志伤心惨目。 好想爷爷。 爷爷也是因为那次事件腿部残疾,后背中了一枪,具体情况他不提,小辈也不问。 那个药物,医疗,物资都匮乏的年代,他凭着一股强大的毅力活了下来,还幸运遇到了奶奶。 两人伉俪情深。 那是战火中艰难纯粹的爱情。 后来奶奶因病亡故,那年爷爷四十岁,后未再娶。 他说:“余生慷慨,岁月回首,能得她一生的爱,我怎敢辜负。” 爷爷是她见过最浪漫,最豁达,最忠贞的人。 因此老沈家多出情种。 沈父是,沈听岚是,想来,沈嘉南也是。 “哟,猛女落泪啊。”沈嘉南突兀的嗓音窜起。 沈听岚罕见的没有呛他。 她抬眸,红肿秋眸含着浓雾,嘶哑道:“沈嘉南,我想爷爷了。” 沈嘉南心头蓦的收缩,他走过去,如往常般散漫的语调:“想老沈头做什么,说不定现在投胎在富贵人家,吃香喝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