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有灵魂!”孙福一拍大腿说,“这东西,没有灵魂!那个陆总工懂技术,可他不懂军工!我们造的是战士的第二条命!” 这番话,让在场的老师傅们都有同感。他们是工匠,对手里的活有自己的骄傲。陆扬的模块化生产,恰恰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手艺没了用武之地。 刘总工冷静下来后,还是觉得不踏实。他拿着那份接口图纸,找到了陆扬。 “陆总工,你的标准很好,但人不是机器。”刘总工将图纸摊在桌上,沉重地说,“理论上,只要每个模块都严格按照图纸来,最后一定能拼接到一起。可实际生产中,总会有误差。一个模块差半毫米,五个模块累积起来,最后怎么办?” 陆扬抬起头,看了看这位老专家。 “刘总工,你说得对,人不是机器。”他平静地回答,“所以,我们才需要用标准和工具,来放大人的能力,同时减少人的失误。” 陆扬没有过多解释,直接拿起电话,拨通了车间主任的号码。 “通知下去,孙福的班组,按老规矩继续总装那辆半成品。另外,从各个车间抽调一批年轻工人,组成一个新的班组,由陈康年总工带队,进行模块化总装。我们比一比。” 消息传开,整个总装车间都议论纷纷。 新旧对决? 这下矛盾直接摆在了台面上。孙福那帮老师傅很不服气,一个个憋着劲,要用自己几十年的手艺,给那个年轻人好好上一课。 第二天,一场特殊的比赛,在总装车间里拉开了序幕。 车间的一侧,是孙福带领的传统班组。他们围着那具已经完成了底盘的坦克骨架,敲打声不绝于耳。老师傅们经验丰富,配合默契,动作看起来很有信心。 而在车间的另一侧,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新成立的模块化班组,几乎看不到传统工具。几台巨大的龙门吊在轨道上无声地滑行,地面上画着清晰的黄线,五个独立的模块生产区内,年轻的工人们操作着各种没见过的设备。 激光对准仪投射出红色的十字线,将每一个接口的定位精确到毫米以下。大扭矩的电动扳手发出低沉的嗡鸣,按照预设的参数,将每一颗螺丝拧到合适的位置。 这里听不到敲打和争吵声,只有设备运转的声音和组长用对讲机下达的简短指令。整个班组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高效运转的零件。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半天后,孙福的班组终于将发动机小心翼翼地吊装进了动力舱。接下来是更复杂的管线对接和传动轴校准,又得花上好几个小时。 而另一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五个已经独立完成所有内部装配和测试的巨大模块,被龙门吊依次吊起,缓缓移向中央的总装平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