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邯郸,龙台宫。 十一月,正旦。 赵王迁高居王榻。 脸色铁青,看向台下。 颜聚跪倒在地,满脸悲愤。 “如今公孙劫已为秦相!” “不顾流淌的赵国公室血脉。” “却对大王出言不逊!” “更是扬言,要亲自攻破邯郸!” “还……还让大王……” “说!” “让大王洗干净脖子等着!” “无耻的狂徒!” 赵王迁是拍案而起。 木案上的文书皆是散落。 冕旒冠抖动。 此刻气的脸色涨红。 “这就是我赵国的建文君!” “自诩清流忠臣的相邦!” “去了秦国,就要伐其母国!” “当初寡人就该将其赐死!” 赵王迁已是彻底破防。 冲着台下咆哮。 恨不得将公孙劫生吞活剥! 他认为公孙劫是言过其实。 并没有太多的用处。 去了秦国继续推行其思想。 必会导致秦国内乱。 届时赵国不就安全了? 关键还是秦国给的太多了! 足足六座城邑啊! 他能不心动? 他的想法就如当初的韩王。 将水工郑国送至秦国。 打着开凿河渠的名义。 想要借此疲秦! 结果呢? 秦王政知晓郑国的来意。 故召见郑国。 他是如何说的? 臣的确是韩国间客。 可水渠若成,亦为秦利。 虽为韩延数岁之命。 却能让秦创万世之功! 秦王政大喜。 重用郑国,全力开凿河渠。 渠成,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得以富强。 灭韩时吃的粮食就出自郑国渠。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他们都太过短视。 只知道得过且过。 想着能拖延一天是一天。 赵王迁也是如此。 他认为公孙劫会去秦国变法。 比如推行算缗什么的。 届时就能让秦国伤筋动骨。 说不准还能挑起内斗。 没曾想公孙劫压根没提。 反倒是积极创建造纸坊。 将赵国的买卖给抢走! 现在更是敢口出狂言! 没有对母国的丝毫尊重! 就算他确实亏待了公孙劫。 第(1/3)页